不久前閉幕的瑞士達沃斯年會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概念:地球可能面臨“水破產”。報告稱,由于工業、農業用水及環境污染,不出20年,水資源將和石油一樣成為投資市場上的產品,“就像石油一樣,當水資源成為短缺物資時,各國之間沖突的威脅將變得更加現實。”富含石油的中東地區也是全球最缺淡水資源的地區之一,中東多次沖突均與水資源的爭奪有關;在流經10個國家的非洲第一大河尼羅河,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等國為得到更多的水資源而爭吵不休;在歐洲,德法曾因上游瑞士污染水源流入萊茵河而提出巨額索賠。一位中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享國際河流的許多國家已經成為一個共生區域。各國如果立足于爭,有可能得到更多水資源,但也可能失去整個區域的安全信任,破壞自己的安全發展空間。實際上,面對水資源短缺危機,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自面對。”
全球“水破產”將引發沖突?
在全球水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許多國家因水而引發的爭議越來越頻繁。美國前農業部長約翰·布洛克在《水的戰爭》一書中寫道:“世界上有214條國際河流和湖泊流域,其中155條是兩個國家共有的,36條是3個國家共有的,23條河是數個或十幾個國家共有的。”在國際法中,對國際河流水量分配及利用并沒有明確規定,因此在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各國之間因水齟齬不斷在所難免。在過去50年間,因水資源爭奪就發生過20多起局部沖突。世界銀行前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杰丁甚至曾經預言,“21世紀水爭議將成為引發沖突的根源”。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3月30報道,伊拉克一位高級官員對土耳其“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上游過多使用水資源表示強烈不滿”。據報道,土耳其打算在其中的一條河上建造蓄水大壩,這引起作為中、下游國家敘利亞和伊拉克反對。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于土耳其境內,是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3國的經濟命脈。土耳其把幼發拉底河稱作本國河流,稱它貢獻了該河89%的水量,與下游兩國的爭議時有發生。在中東,類似的水爭議甚至沖突近年來越演越烈。
南亞是世界上水爭議最激烈的地區之一。印度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尼泊爾都有水資源爭端。1999年起,水糾紛一直成為印巴高層會晤的重要議題,已與克什米爾爭端并駕齊驅,成為印巴關系的兩大核心問題。巴基斯坦一直擔心印度截住流往巴基斯坦的河水,掐住巴的生存命脈。近年來,印度政府一方面計劃在“阿魯納恰爾邦(中國藏南地區)”建設大約100座水壩,同時又擔心中國在雅魯藏布江上建水壩。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缺水最嚴重的地區,在全球沒有安全飲用水比例最高的 25個國家中有19個是非洲國家。流經10國的尼羅河對流經國意義重大,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埃及等國為此爭吵不斷。
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水資源的爭議也經常發生。萊茵河是歐洲最重要的一條國際河流,流經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1986年,瑞士一家化學公司倉庫火災,使數千噸劇毒農藥隨著滅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萊茵河,造成下游德國、法國、荷蘭沿岸城市自來水廠全部關閉。法國和德國的一些報紙將這次事件與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相提并論,并要求瑞士政府賠償3800萬美元。美國和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之間也因水資源分配問題爭吵不休。
[!--empirenews.page--]
“如果愿意和平,水不是問題”
水爭議并不是只有沖突的一面。在水資源爭奪最激烈的中東,水有時候也成為和平的催化劑。法新社曾報道稱,“水曾經一直是干旱的中東地區戰爭的根源之一,但有時候,水也會成為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合作的重要催化劑。”文章稱,過去幾十年中,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因為水經常發生沖突。但近些年來,在要求中東和平的大環境下,以色列和約旦也已經同意聯合建設連接紅海和死海的渠道項目。曾經陷入水爭議的約旦和敘利亞在約旦河最大支流耶爾穆克河共同建設水壩項目。曾經參與中東和平進程的以色列水利專家烏里薩米爾稱:“如果政治上愿意和平,水資源不是問題,如果政治上想發生戰爭,會有很多理由。”
實際上,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于有關各國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多,一些國家如果能互相妥協,往往可以妥善解決水爭議。印度曾因為在恒河上建造法拉卡大壩與孟加拉國發生激烈爭論。由于恒河爭端,世界銀行拒絕對印度在尼泊爾境內的水電工程提供貸款等。同時,孟加拉國也阻止把布拉馬普特拉河水調到印度境內的恒河中去。在這種背景下,印孟雙方1996年簽訂了一個為期30年的協定,該協定保證孟加拉國在最需要水的3月至5月份獲得50%的流量,在特別干旱的季節上升到80%;同時孟加拉國也同意調布拉馬普特拉河水補充恒河流量。
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日前一份報告稱,在全球缺水地區中,有10億人面臨的只是“經濟性缺水”,即雖然水資源總量并不缺乏,但缺乏相應技術、能力。一位中國專家說,一些發達國家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把許多耗能、耗水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目前一些西方國家推廣所謂的生物能源,每生產1公升生物燃料,就需消耗2500立升的水。生物能源的原料種植區往往在發展中國家,而收益的卻是發達國家。這樣,西方國家實際上向發展中國家轉嫁了水危機和水爭端。
許多國家往往擔心在水資源上受到大國控制。去年11月,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在莫斯科召開的首屆“干凈水”國際論壇上透露,俄已開始討論向鄰國出口水資源的可能性。此前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曾建議把西伯利亞的河流引入中亞。但許多中亞國家擔心,這給俄羅斯帶來的收益也肯定不會局限于經濟范疇,俄羅斯將利用這條“大運河”掌控中亞的淡水命脈,中亞各國則無可避免地對俄羅斯形成“淡水依賴”。
中國著力化解湄公河水爭議
在東南亞中南半島,發源于中國瀾滄江的湄公河是這個地區最重要的一條國際河流。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是這些國家的重要經濟命脈。最近幾個月,湄公河流域和中國西南一樣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旱情。由于湄公河處于中國的下游,于是該流域一些國家的媒體和組織,有意或無意把矛頭指向中國,聲稱中國在上游建的水壩斷流截水,才造成他們河水干涸。泰國《經理人報》稱,目前中國建成的4座水壩已經對下游造成巨大影響。越南順化農林大學網站刊文稱,中國境內的水電工程對河流進行攔截,這是導致越南及周邊國家主要河流水量減少的原因。不過,這些組織和媒體并未給出具體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說法。西方一些媒體也推波助瀾。美聯社發自曼谷的一則報道稱,中國“大肆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的未來構成了嚴重威脅,使“河水流量發生變化,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降低”。4月3日,作為湄公河委員會(MRC)成員國的泰國、老撾、越南和柬埔寨將在泰國海濱城市華欣舉行峰會。據路透社報道,中國也同意派官員出席會議。路透社稱,四個東南亞國家將在會議上就湄公河問題向中國提出交涉。
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杰里·伯德3月25日發表聲明說:“根據目前的水量記錄,沒有證據表明上游的這些水壩導致了河流水量減少。相反,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水壩,湄公河很可能在今年1月就出現缺水問題。”他補充說,下月初召開的湄公河峰會將有助于理清模糊信息,使流域國家建立互信。一位中國水利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目前瀾滄江梯級電站已建成漫灣、大潮山和景洪3個水庫,面積很小,蒸發水量可忽略不計。而且中國在瀾滄江流域無跨流域調水計劃,沿江工農業用水量很少。據泰國媒體報道,中國已邀請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參觀瀾滄江上的景洪大壩。泰國水利局負責人欽納瓦索稱,“這很可能成為湄公河下游區域國家和中國對河流實行更為有效的合作管理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實際上,湄公河流域幾個國家,圍繞是否應該修建水壩問題經常發生爭議。近幾年來,越南和老撾都未與柬埔寨商量,著手在湄公河上修建大壩。由于長久以來存在敵意,加上因貧窮和叛亂引起的摩擦,水資源爭奪使柬老、柬越關系日漸疏遠。與此同時,泰國政府和一些政客,也要求修建湄公河水庫。據泰國媒體報道,自2006年3月起,泰國、柬埔寨與老撾共計劃在湄公河上興建11個水壩,引起該地區民眾廣泛關切。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頌猜稱,應該從專業的角度來討論問題,以找出湄公河流域問題存在的真正原因,防止出現上游用水影響到下游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上游國家。
[!--empirenews.page--]
解決水爭議,經濟手段更管用
有分析稱,對于國際河流或湖泊水資源爭議的激烈程度,通常取決于水對爭端國家究竟有多重要,比如像以色列,加利利湖是這個國家唯一的淡水源,不能控制和保護這個水源,以色列就無法生存,所以它不惜一切也要占據俯視加利利湖的戈蘭高地。而多數地區的水資源之爭并沒有到這種生死攸關的地步。云南省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副院長任佳對《環球時報》說,南亞和東南亞就是國際河流爭端相對密集的地區,河流的流經國家之間引發矛盾的因素很多———用水量如何分配、對洪澇干旱等災害的影響、航運的暢和阻、生態環境的變化等,一般都是下游國家抱怨上游國家。有時候其實沒有太大影響,但上游國家修了工程,下游國家感到水源有可能被控制,因而態度激烈。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宿景祥研究員說,就發展趨勢而言,人類解決任何資源困局,經濟和技術手段最終都比政治、軍事手段更管用。拿水爭議來說,通過經濟投入和技術革命,人類一定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水資源不足或不平衡的問題,因為地球上并不真正缺少水資源,我們現在感覺到水不夠,是因為我們只用天然的、幾乎不消耗什么成本的淡水,而且還不好好保護和珍惜。只要人類切膚地認識到水的價值,靠海水淡化就完全可以解決問題。宿景祥說,現在還存在著用政治、軍事強力在爭端中強占資源的狀況,那是因為霸權和蠻力比經濟手段成本更低,但那絕對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