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國歷史上的首次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在肯尼迪和尼克松的對峙中拉開帷幕。此次辯論意義非凡,不僅對選舉結果產生了重大影響,更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利用媒體曝光塑造各具特色的公眾形象逐漸成為政治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960年,美蘇正值冷戰時期,蘇聯剛剛通過發射人造衛星在太空競賽中取得了領先地位。美國國內,公民權利和種族隔離斗爭等問題使美國自身的民主狀況深陷危機。在國內外政壇風起云涌的關鍵時刻,兩位政見截然不同的候選人開始了總統競逐:肯尼迪,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尼克松,經驗豐富的國會議員,時任副總統。肯尼迪在美國參議院僅有一屆任期,43歲的他與尼克松相比,不僅缺乏豐富的外交經驗,還因其天主教徒的身份而處于不利態勢。相比之下,尼克松僅39歲就當選為副總統,此后的八年時間都以美國“副主管”的身份治國理政。
競選活動占據了1960年漫長的夏天,尼克松在民調中獲得了微弱的領先優勢。然而,隨著季節更迭,民意支持亦開始顯露變化。8月,尼克松遭受重大打擊。當有記者試圖讓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列舉副總統的貢獻時,剛剛從漫長的新聞發布會上脫身的艾森豪威爾應付道:“如果你給我一周時間,我可能會想起一個貢獻來,但現在我不記得了。”(雖然是艾森豪威爾的自嘲之詞,但民主黨人則不失時機地將它用作電視廣告的結尾“艾森豪威爾總統不記得,但選民們會記得”。)同月,尼克松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競選活動中撞傷了膝蓋,并因感染住院。兩星期后當他再次出現時,身體虛弱、面色蠟黃,體重也減了20磅。
9月26日晚,當兩位候選人抵達位于芝加哥市中心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時,尼克松的壞運氣還在繼續。走出汽車的時候,他再次撞到受傷的膝蓋,加之患有感冒且發低燒,這普通的一日競選對他來說無異于度日如年。與此同時,肯尼迪則和助手們在酒店度過整個周末,養精蓄銳,為即將到來的四場“大辯論”做好了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