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一家超市的龜苓膏柜臺。記者 趙永輝 攝
隨著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關注,一些商家也將目光投向人們平時常吃的零食,將具保健功能的中藥與零食進行“聯姻”,這種能養生的食品在消費者中頗受歡迎。
身為白領的王女士,由于經常熬夜,工作壓力大且缺乏運動,引發了一定程度的面部痤瘡問題。聽說龜苓膏有清熱排毒、除痘的功效,就連續吃了幾盒,不想卻出現肚子不舒服的癥狀。
筆者了解到,小到街邊便利店,大至商場超市,貨架上都能看到注有“祛火防暑”、“美容滋養”等功效的“中藥零食”,有些已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消費時尚。
那么,到底何為“中藥零食”?是否對所有人都適宜?
“中藥零食”,通常指含有中藥成分的零食,其中的中藥成分是經衛生部門規定的藥食同源范圍內的可添加物品。北京市中醫疑難病研究協會副秘書長張濤醫生指出:“所謂藥食同源,即可藥可食。因而‘中藥零食’的概念嚴格意義上是不成立的,歸根結底還是一種食品?!弊畛R姷拇祟愂称分饕旋斳吒?、阿膠棗、茯苓餅、薄荷糖、酸梅汁、涼茶等。很多消費者熱衷于購買此類零食,將其作為日常的營養食品。但由于對食品營養認識的誤區,導致不少人盲目食用,從而對身體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張濤表示:中醫主張辯證的觀點,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爸兴幜闶场弊鳛橐环N食品,客觀上來講是對人體有益的。但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涼茶適宜體質溫熱之人,如常急躁上火、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大便干結不暢等人群,而體質寒涼的人則不適宜多飲;龜苓膏適宜于口干煩躁、面部痤瘡、習慣性便秘者,但因其性質寒涼,脾胃虛弱者、生理期的女性以及孕婦則不宜多食;阿膠棗能補血,適合氣虛或血虛體質的人食用,但甜膩難消化,且多食易上火,因此一天食用應不多于 10顆,一定要適量。再比如茯苓餅能健脾胃,但市面上的產品通常含糖量較高,所以血糖偏高者不宜;薄荷糖可以清咽利喉、去除異味,但是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酸梅湯不僅能消暑、驅除疲勞,還能止痢斷瘧、用于治療肺虛久咳,但發熱及腸炎初期的患者以及生理期的女性、產前產后的孕婦則不宜飲用。(高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