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旅游業發展的浙江模式》成果發布暨浙江旅游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介紹,該書是旅游研究院首部針對具體區域進行的綜合研究,旅游發展的“浙江模式”對業界、學界和政府部門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業內人士稱此為“中國旅游業提升發展的一大盛事”。
一年前,中國旅游研究院課題組趕赴浙江,開始了對“浙江旅游創新模式”的調研,課題組專家輾轉省內各知名旅游城市、旅游景區進行深入探索。一年后,浙江旅游創新模式被寫進書本,并以研討會的形式,對我省旅游業發展經驗進行梳理和總結成果。
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杜江告訴記者,浙江旅游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從“邊緣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浙江旅游發展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創新,如發達的民營經濟使浙江旅游業具備了市場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開放度高的特征。浙江模式將為全國旅游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經驗。
浙江旅游模式,創造了何種奇跡?
旅游部門介入大學設計
嚴謹別致的建筑與自然靈動的水體相互穿插,形成河、溪、池、島、堤等豐富的濕地景觀,建筑就如同從濕地中生長出來一樣,構成獨一無二的“濕地書院”——杭州的余杭倉前,河網密布、港灣縱橫,今后杭州師范大學主校區就在這里,占地約3000畝。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校園設計中,旅游部門也參與到了其中。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告訴記者,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將它打造成具有杭州特色的省內乃至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成就杭州的“哈佛”、“斯坦福”夢想。要成就這個夢想,先要“讓大學變成一個大景觀,與城市融為一體。”而后,通過景觀、人文情懷的積淀,通過學校知名度的擴張,完全有可能成為如徐志摩筆下詩意劍橋般的知名大學。
旅游部門介入大學校園設計,這在國內尚屬首例,而這也是杭州旅游創新模式的又一表現。
以一體化的思路發展城市旅游,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義烏市結合建設國際性商貿城市的要求,優化整合、合理開發旅游資源,重點發展購物旅游,積極發展商務會展旅游和城市休閑旅游,使義烏市旅游業的差異化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溫州市通過民營經濟、多元投資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讓老百姓更多地從參與旅游業中受益,不斷尋求突破,推動旅游業發展模式創新,借助溫州商業網絡和商人網絡在全球的影響力提高溫州旅游的國際知名度,形成了旅游業發展獨特的體制機制特征。浙江民營經濟投資旅游業的區域還在進一步拓寬,已經開始有企業將觸角伸向旅游資源豐富而資金缺乏的鄰近省份(如安徽),甚至于偏遠的西北省份(如青海)。
作為現代港口城市,寧波市是長三角區域中的重要一極。與杭州旅游錯位發展,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項會展城市作為旅游目的地建設的主要方向,以及強化購物娛樂、餐飲等城市旅游產品的開發等系列舉措,積極促進了城市建設與旅游功能的融合,使旅游業在幫助寧波市發揮區位優勢,提升城市在長三角的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讓杭州城市形象從“旅游城市”轉向“城市旅游”,從“風景旅游城市”向“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的新跨越,就是杭州旅游創新的最大成績。如今的杭州,讓人感受到了國際大都會的繁華,而偏于一隅的西溪濕地,讓人有了鄉村的野趣,“城市即是景點”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從2002年開始,杭州市開始“還湖于民”的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通過對西湖沿線八大公園、市屬博物館等實現免票,使之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破除門票制的5A級旅游區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對于敞開“免費西湖”的大門,雖由此造成門票收入的減少,但杭州算的是本長遠的“賬”。如星級賓館、酒店的入住率此后呈加速度增加,游客在杭州平均逗留時間進一步延長,游客人均消費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免費西湖”不僅使西湖的美譽度以及杭州市的整體城市形象大幅度提升,旅游業在城市發展中的綜合帶動效應也得到充分發揮,并推動了將整個城市打造為目的地的建設目標。
最近,杭州旅游在更多的細節層面上進行著創新,李虹告訴記者,目前杭州正與國際上最著名的旅行讀本公司“孤單星球”(LONELY PLANET)接觸,讓國外專業的旅游人士來寫杭州旅游給老外看,讓臺灣人做杭州旅游網站推薦給臺灣人,與境外出版商合作出版旅游書籍來宣傳推廣杭州旅游……這些都是全新的嘗試,此外,杭州目前正在建設20個高品質的國際旅游綜合體,并加速開辟國際航路提高通達性,頻繁在海外投放旅游形象廣告,目的就是通過全新的手段來增加境外游客比例,提高杭州旅游國際化水平。而這一切,都將給城市旅游帶來新的機會,同時帶動城市本身的發展。
村里辦起“攝影節”
以溫泉為核心,引入企業資本,帶動農戶發展農家樂,這是遂昌大柘鎮大田村目前正在努力完善的農家樂新機制,大企業作為“領頭人”,建設鄉村旅游主體設施,包括娛樂、餐飲等大項目建設,村里的農戶則各盡所長,將自己的家庭改造成鄉村旅店。據了解,如今大柘鎮大田村以30多畝已封山150多年的闊葉林為資源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建成了亞洲第一家森林溫泉,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城里人紛至沓來,呼吸新鮮空氣,泡溫泉,吃農家菜,游玩周邊景點,給大田村38個農戶帶來了超過50萬元的旅游收入。春天來到,大田村千畝茶園又將成為主角,吸引游客體驗農事活動。
農家樂、旅游村、觀光園、農莊等旅游項目大量涌現,各地鄉村旅游的創新舉措也不斷迸現出來。安吉縣鼓勵農家樂經營戶申請服務質量等級評定,并根據考評結果給予相應的資金獎勵。杭州桐廬縣擁有江南古建筑、富春江自然生態、分水江田園風光和莪山民俗文化等優質的旅游資源,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以瑤琳仙境、紅燈籠外婆家、嚴子陵釣臺等優質景點為依托,將觀光旅游項目融合到鄉村休閑度假旅游中,實現了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長興縣開展農家樂服務精品特色化工程,通過實施農家樂服務精品特色化改造工程,從農家樂內部裝修、餐具、庭院、從業人員著裝等方面突出地域和文化特色。
在德清,鄉村旅游規劃與縣域總體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生態保護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等相關規劃緊密結合,統籌鄉村旅游業與特色種養、農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融合,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特”的原則規劃發展了一批農家樂休閑旅游特色鄉村,構筑起鄉村旅游發展的大平臺。
遂昌縣作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旅游業可以說是從零起步。縣委書記葛學斌告訴記者,遂昌把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業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組成部分,以休閑旅游業引領一二三產業統籌協調發展,開創了山區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全縣相繼成立了農家樂休閑領導工作小組、農家樂服務指導團、農家樂協會等,目的就是以文化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向農家樂產品注入人文內涵,推動鄉村旅游的品質提升和產品升級。并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帶動生態旅游、工業旅游、文化旅游等發展,實現了大旅游產業的聯動發展。
通過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紛至沓來的游客有力地助推了一方經濟發展,目前,遂昌初步形成了十余個特色村:有體驗湖光山色和潔凈文明、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小山村”的珠村畈村;以連綿梯田古樸民居為特色、舉辦全國首個村級生態文化攝影節的大柯村;海拔千米、以高山避暑為特色的三井村;體驗晚明文化的長濂村;體驗鄉村森林溫泉的大田村;欣賞浙西南最大古樹群的小岱村;欣賞萬畝杜鵑花的茶樹坪村;被紅豆杉群所庇護的“千年無癌村”湯山頭等等。
“演出名片”帶你冬天看海
在去年12月31日,一場《印象普陀》跨年演出,讓在場觀眾嘆為觀止。此后,作為普陀新名片的《印象普陀》每天能吸引數百名觀眾前來觀看。
大部分人都知道,每年12月-3月間,是浙江海洋旅游最為清淡的季節,寒冷的天氣,冷冽的海水和呼嘯的海風,曾經讓多少游人止步于海灘前。
一場讓人驚嘆的演出,給舟山市普陀區帶來了全新的旅游突破點。舟山市旅游局局長干松章告訴記者,《印象普陀》將成為沈家門漁港、普陀觀音道場、沈家門海鮮排檔后,舟山又一張亮眼的旅游名片。
與海南發展海洋旅游不同的是,舟山四季分明,由此也帶來了旅游上的缺陷:淡旺季分明,旺季人滿為患,淡季門可羅雀。如何利用國際化的視野,創新旅游內涵,又讓淡季旅游不淡,一直是舟山旅游部門在思考的問題。“只要做足淡季文章,舟山旅游就是一盤活棋。”
四季分明,就做足淡季的戲。如今,淡旺季的概念,正在模糊化:眾所周知,舟山地區冬天的海鮮,是一年中最為鮮美的。在冬季舉辦美食節,不僅帶旺了本地餐飲業,還拉長了旅游的產業鏈。
舟山市是浙江省漁家樂旅游發展的代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舟山將獨特的海洋資源優勢、悠久的漁農業文明、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融合在一起,開發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的“漁家樂”休閑旅游項目。尤其是在冬季,海灘缺乏魅力的時候,畫漁民畫、吹漁民號、織漁網、拉網垂釣、撿螺拾貝等活動與“吃漁農家飯、住漁農家屋、干漁農家活”結合起來,通過增強旅游項目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將客人最大限度地留住。
據了解,2010年,舟山市接待境內外游客2139萬人次,同比增長22%,實現旅游總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21.9%,旅游業及其相關收入相當于全市GDP比重連續7年超過20%以上,在全省位列前茅,在全國范圍也處于領先水平。
海洋旅游已經成為舟山最具潛力和活力的支柱產業之一。
舟山市“旅游創新”的步伐更大了。如今國際上最為熱門的低碳、綠色、零排放等關鍵詞,已經進入舟山旅游創新的思路中去,舟山海洋旅游,在新能源推廣應用上早已開始布局。據了解,在舟山的衢山島上,48臺風機已經開始運作,除了風力發電作為島內生活、工業用電外,風電觀光旅游也是將來發展的目標。此外,在舟山市上千個島嶼中,已經圈定了數個島嶼,積極開發風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同時,“零排放島嶼”將成為全新的旅游概念,在國際上推廣開來。
如今,《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已獲批,充滿活力、充滿創新精神的浙江人將站在國際化的視野,以新的高度謀劃、創新旅游產業。
浙江旅游在新的征程中揚帆,又將再創何種驚喜?
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 編輯:張少虎 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