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恭志用他的老式電影機放電影。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攝
8月22日晚,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柏林鎮龍王市村。下了一天的雨仍未停息,馬恭志還是在自家門口支起了大銀幕。鎮上的鄉親們坐在屋檐下,看起了老馬放映的又一部電影。在過去的24年里,這位因小兒麻痹癥落下終身殘疾的農村電影放映員,堅守在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崗位,演繹著他的“電影人生”。
走在路上的人生
14歲那年,家里傾盡所有,為馬恭志買了一臺老式8.75毫米的電影放映機。此后的24年,從“小馬”到“老馬”,這個身高不足1米5的小個子,邁著殘疾的雙腿,挑著遠超自己體重的放映設備,走遍了周圍的100多個村組,累計行程20多萬公里,放映了1.1萬多場次電影,觀眾超過250萬人次。
馬恭志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有意義的事,一是用8年的時間學習走路,二是給鄉親們放了24年的電影。
“我說不出什么大道理,就認準一點,做人就要講信用,答應了鄉親們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為了這個理兒,他曾推著放映設備,不小心連人帶車一起掉進冰凍的池塘;他甚至錯過了女兒出生后的第一面,就因為答應了一場放映不好請假……
24年,從老式放映機,到數碼放映機。老馬把自己用過的6臺老機器,一直珍藏在自家的一間屋子里。在這間小小的“陳列室”中,老馬介紹著每臺機器的年份,連同它們背后的故事,就像介紹自己的老朋友,飽含深情。
24年前,馬恭志身旁的同行,不在少數;24年后,縣里農村電影放映員的崗位,只有他一個人還在堅守。他說:“放電影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對我而言,只有加油站,沒有出口。”
三輪車上的五星紅旗
只要老馬不出門,放電影用的那臺三輪車,總是靜靜地停在家門口,除了“送電影下鄉”幾個大字,插在三輪車上的那面五星紅旗,最為打眼。
對于紅旗,老馬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是我們家幾代人中唯一的共產黨員,這面旗幟,就是黨和國家的‘臉面’。”老馬說。
不僅是因為共產黨員的身份。以前,老馬為鄉親們放電影,不時會有人上前向老馬咨詢政策,反映問題。“鄉親們覺得,電影放映員就是代表黨和政府”,這讓他又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鄉親們不經意間發覺,在老馬放映的電影之前,會有一段他自制的幻燈片作為“加演片”,內容千門百類:有新出臺的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農業科普知識、生活安全用電、用火知識和寓言故事等。這些年來,馬恭志共制作幻燈圖片4500多張,深受群眾歡迎。
學會了電影剪輯等技術后,老馬又將“幻燈片”升級成了自己的“土電影”。最新的一段“土電影”,是專為宣傳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而制作的。在這段十幾分鐘的片子中,老馬親自出鏡,成了主播,把會議精神一字一句地搬上了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