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最偉大畫家維米爾 民俗風情小景記錄者
《黛夫特小景》/《德爾夫特》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
平均一年還不到兩幅的產量,這和同處17世紀的另一位以量取勝的“高產大師”——魯本斯,簡直有著天壤的分別。一般情況下,維米爾作畫的速度慢得出奇,他經常性地對作品中的空間、光線的表現進行修改,以達到他理想的狀態。但這也使得他作畫的時間反復拉長,交畫的日期往往一拖再拖,從而逐漸喪失了訂購者的賞識。
留下少量畫作便匆匆辭世,維米爾在身后兩百年里一直藉藉無名,直到19世紀才重新被世界發現。有趣的是,維米爾被再發現,卻是緣于他的風景畫。1866年,法國藝術評論家畢格在荷蘭海牙美術館閑逛時,無意中看到了維米爾的《黛孚特小景》,一下子便被這幅畫深深吸引。正是由于畢格其后的大力宣傳,維米爾的才華才被世人所真正發現,對他繪畫的研究成為了一時風潮。《黛孚特小景》和稍早一些的《黛孚特街道》,是維米爾僅有的兩幅風景畫。盡管維氏的作品中,顯然以人物畫最具代表性,但《黛孚特小景》卻被視作是“從未被超越的典范”。維米爾像所有荷蘭風景畫家一樣,把地平線壓低,畫面的大部分留給了北歐寬廣的灰色天空,其下的河流、城堡、民居,近處的人物,都以他獨有的厚重筆觸均衡地描繪出來,每一個細節都恰到好處地包含在完整性之中。我們在這幅畫里,絲毫看不到早期荷蘭風景畫的古板和小家子氣,也沒有魯伊斯達那種火熱的內心交鋒。歷史上從沒有一幅荷蘭風景畫,能比《黛孚特小景》更接近于彩色照片。產生這種效果,除了他對真實色調的非凡感覺之外,更在于他擁有一種超越對象之外的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