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為期4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京閉幕。南開師生積極關注會議動態,組織座談會、交流會,認真學習全會公報,并進行熱烈討論。
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吳志成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為贏得戰略機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可以說,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成就中國夢想的新的進發號角,必將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產生深遠影響。
法學院教授侯欣一說,當前,中國司法制度地方化、行政化色彩較為濃重,對司法獨立、公平、公正均存在較大影響。全會召開后,在司法制度改革,特別是司法的去地方化和去行政化方面能夠有所突破。如基層司法人員的任免,基層司法的經費開支統一收歸中央和由中央財政支付,最大限度減少地方利益對司法公正的干擾;進一步加強司法審判的獨立性,減少司法行政化色彩,讓每一個當事人都能在個案中感受到司法公正。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教授紀亞光表示,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積累了繼續深化改革的經驗與基礎;同時,35年改革開放歷程也積累了腐敗、兩極分化、環境污染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因堅決地“觸動靈魂”而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當前十八屆三中全會則面對著“觸動利益”這一更為艱巨的任務。這需要黨以“壯士斷腕”的精神堅持改革開放的大方向,同時需要更加深入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以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使中國在新的歷史起點開辟更加美好的未來。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教授楊曉玲說,全會公報在重申發展仍然是現階段我國的主要任務的同時,強調促進發展要破除各種體制機制的阻礙,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了我黨和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勇氣。在此基礎上公報認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指出要重視改革過程的整體性、系統性與協同性,將改革的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表明了黨和政府對改革戰略與發展步驟的認識日臻成熟,體現了積極穩妥與開拓創新相統一的務實精神與改革智慧。
濱海開發研究院教授周立群認為,全會提出的總體改革方案開啟了統籌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全面改革。改革和發展需要新思維、新動力、新路徑、新機制。以改革創新思維去激活社會各主體的活力,探索科學發展的新路徑,構建高效、協調的新機制,這不僅是中國改革發展方向所在,也是理論工作者科學研究的主攻方向。濱海開發研究院將認真貫徹全會精神,重新梳理和凝聚理論創新和咨政建言的選題、重點和深度,為全面改革的深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龍以明認真研讀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感到十分振奮人心。他表示,公報特別提出要創新機制體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這一點在科研教育系統工作的同志們責無旁貸。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一屆黨中央和中央政府領導下,我國社會經濟與政治形勢有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生命科學學院2012級博士生高韶勃在學習全會公報后談到,公報中涉及到國企改革、鼓勵民企組團進入國企,擬打破國企長期壟斷的格局等內容,而打破國有企業壟斷格局,可以有效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從而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崗位,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相關問題。
商學院2013級碩士生常浩談到,全面深化改革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討論內容,在財稅改革方面,將進一步擴大地方政府的財權,這樣會解決一些地方土地財政問題,從而更好地構建地方稅系。還要建立“陽光財政”,使我們能夠對稅收有更加清澈透明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提高稅收意識,從點滴做起,維護廣大納稅人的權益。
數學科學學院2011級本科生黃甫喆談到,鼓勵就業人口創新創業是本次全會的要求。在未來10-年時間里,市場會空前活躍,即將提供給面臨就業的人群更多的機會,創新創業不僅是口號,也將成為一個潮流。即將畢業的青年學生,應該勇于到市場中流擊水,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記者 馬超 吳軍輝 張劍 陸陽)
實習編輯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