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并州。”古之并州風光宜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今天,當你在藍天下或夜幕中徜徉在省城長風文化島,林立壯觀的現代文化建筑群流溢著國際大都市的風采,律動著太原轉型跨越發展的強音。近年來,太原市文化建設風生水起,加快整合文化資源,建設特色文化名城,文化創意產業異軍突起,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超過20%,超過同期GDP的年均增速。文化惠民活動持續開展,公共文化建設的陽光遍灑晉陽。
整合資源 集群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異軍突起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屬文化創意企業,3年800多集原創動畫片在中央電視臺和省級電視臺播出?!逗狻贰短焯旖】怠贰讹w天精靈》等32部原創動畫片先后獲得國際國內最佳動畫片獎。一部原創動畫片在海外發行,3款大型網絡游戲、20款網頁游戲上線運營,2011年總產值達9.2億元、利潤1.5億元。很顯然,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太原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充滿活力,集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為一體的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經成為我省文化創意產業的新高地。
從第一家動漫游戲類企業入駐開始,太原高新區管委會在政策、人才、技術等方面,積極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2009年至今,太原高新區為企業免費提供1萬余平方米的研發場地,減免房屋租賃費1700余萬元,先后扶持25個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太原高新區管委會積極幫助企業籌措資金,近3年太原高新區創新高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為文化創意企業貸款9900萬元。
2008年太原高新區管委會倡議,成立太原高新區創意產業聯盟、太原高新區火炬創意產業聯盟管理有限公司,46家文化創意企業抱團發展,從此迎來“創新、合作、共享、多贏”的春天。聯盟成立后,太原高新區管委會先后組織企業赴日本參加動漫人才交流會,參加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國內外各類大型展會,積極展示創意產業聯盟和創意企業形象,參與洽談和項目對接,累計簽約的重大項目達34項,簽約金額5.69億元人民幣、1010萬美元。
山西舶奧動漫制作有限公司是較早入駐的一家動漫企業,公司董事長劉葆東見證了太原高新區文化創意企業從艱難起步到欣欣向榮的全過程。他說,特別是創意產業聯盟成立后,企業一年一大變。太原高新區管委會財政撥款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山西舶奧制作大型三維動畫宣傳片 《晉商會館》,2009年晉商文化藝術周期間,該片播出后引起強烈反響。
目前,太原高新區已擁有電子數碼港專業孵化器5.3萬平方米,聚集動漫游戲企業46家,占全省的90%。其中,6家動漫企業進入國家級動漫企業行列。太原高新區管委會投入1100余萬元,新建“全息幻影成像實驗室”“動漫影視作品展播平臺”等8個文化創意產業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今年9月,文化部授予太原高新區火炬創意產業聯盟管理有限公司“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
改革領航 精品迭出“文化強市”碩果累累
2009年8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議后,太原市在山西乃至全國率先完成文化體制改革任務。
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是改革的難點,“劃轉一個,合并一個,保留一個,核銷一個”——太原市“四管齊下”,實現了市級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重大突破,完成13個市級電影發行放映單位和6個市級國有文藝院團的轉企改制任務,組建龍城電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市歌舞雜技團有限責任公司、市話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市實驗晉劇團有限責任公司。
改革,解放了文化生產力。晉劇《傅山進京》《龍興晉陽》,舞劇《千手觀音》,話劇《瘋狂的瘋狂》《飯·局》,大型綜藝旅游晚會《唱享山西》,大型山西民歌情景詩《桃花紅》,電影《成成烽火》等文藝作品層出不窮。
2009年10月至今,太原市歌舞雜技團演出1000余場,演出收入超過700萬元;太原市話劇團演出300場,總收入近400萬元;太原市晉劇院2011年10月轉企改制至今,演出逾200場,總收入150多萬元。特別是民營文藝院團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連續打造出晉劇“梅花”版《打金枝》《龍興晉陽》《大紅燈籠》等10余臺新戲。
2010年起,太原市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政府每年拿出3000萬元扶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發展,建立太原市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3年儲備重點文化產業項目228個(次)。2011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約為113.98億元,約占地區GDP比重的5.56%,高于全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十一五”時期,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20%以上,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速。與此同時,2011年市本級財政投入文化建設資金近2.6億元,增長幅度達到34%,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12%。2011年市級財政劃撥資金1155.29萬元,專項用于農村文化建設。
錦繡太原春風化雨,歷史文化名城正迸發出神奇的力量。
去晉祠欣賞被完美保留下來的1000年以前的古建筑,一年中幾乎任何一天去劇場里花很少錢都能看到一場精彩的演出,在家翻閱 《太原歷史文獻——〈二十四史全譯〉輯本》或《龍城三章》,了解這個城市的過往……無論哪一件,對于今天的太原人來說,文化浸潤了生活,生活也變得更有情調。(記者孫瑞生 特約通訊員李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