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09年2日12時25分,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中國南極昆侖站正式開站,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內陸冰蓋隊隊長李院生被任命為首任站長。新華社發
昆侖站
北京時間2009年2日12時25分,我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中國南極昆侖站正式開站,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內陸冰蓋隊隊長李院生被任命為首任站長。
南極昆侖站什么樣
中國首個南極內陸科學考察站昆侖站位于南緯80度25分,東經77度06分,海拔4087米,是人類在南極地區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昆侖站主體建筑由11個工程艙拼接而成,它包括宿舍、醫務室、科學觀測場所、廚房、浴室、廁所、污水處理場所、發電機房、鍋爐房、制氧機房和庫房等。中國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吳軍對新華社記者說,主體建筑主要采用模塊化或集裝箱式建筑構件組裝而成,以減少現場的安裝工作量。
吳軍介紹說,單純的集裝箱式構件節能效果較差,為減少油料消耗,最大程度地保護環境,昆侖站的主體結構全部采用耐低溫的不銹鋼,外包復合加芯的保溫板。這樣,整個科考站設計成內部功能艙與外部保溫層兩部分,內部功能艙由若干個可獨立運輸的集裝箱式預制工程艙拼接而成,施工人員在國內將工程艙及其內部裝修、設備全部做好,把這些工程艙運往冰穹A地區組裝后,再現場安裝外部保溫圍護層。
昆侖站室內設計與家具多采用暖色調,從而減少環境對科考隊員造成的心理影響。昆侖站建設項目經理陳兆融介紹說,昆侖站內共設有10間宿舍,這種宿舍有些類似于火車的小包廂,有上下鋪,但床更寬、更長,屋里有專門的空間放置行李,還有一張可折疊的工作臺。由于處在高原缺氧環境下,在每個床頭都有一個供氧終端,科考隊員通過它可以補充氧氣,緩解缺氧造成的不適。
據介紹,昆侖站主體工程的建筑面積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區和科研區,可供15至20人進行夏季科考。根據規劃,3至5年后,昆侖站逐步升級擴建到558.56平方米,成為滿足科考人員越冬的常年站。
昆侖站為何選擇建在南極“冰蓋之顛”
極度嚴寒、缺氧、“不可接近之極”……這是學者描述冰穹A地區時常說的話。那么,中國為何選擇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南極“冰蓋之顛”建設內陸考察站呢?
首先,冰穹A又稱南極最高點,和經線交會的南極極點、全球溫度最低的南極冰點、地球磁場南極的磁點并稱為南極科考的四大“必爭之點”。中國南極昆侖站在冰穹A地區的建立將成為繼美國在南極極點建站,原蘇聯在南極冰點建站,法國在南極磁點建站后,人類南極科考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研究將實現從南極大陸邊緣向內陸的跨越。
其次,冰穹A地區空氣稀薄,年平均溫度接近零下60攝氏度,含氧量僅為內陸的60%左右,被學者稱為“不可接近之極”,昆侖站則正是位于南緯80度25分,東經77度06分,海拔4087米的“不可接近之極”。
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首席科學家楊惠根曾對新華社記者說,冰穹A作為南極“冰蓋之巔”,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是一座“天然實驗室”,那里的觀測指標對全球氣候變化非常有說服力,是大氣與氣象研究方面獨一無二的“觀測站”。此外,這里的冰蓋是原始堆積而成,儲存著反映全球氣候和大氣環境演變的信息,在這個區域最有可能找到地球上最古老的冰芯。
另外,據中國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吳軍介紹,冰穹A地區也是進行天文觀測的最佳場所。冰穹A地區具備地球上最好的大氣透明度和大氣視寧度(天文望遠鏡顯示圖像的清晰度),有3至4個月的連續觀測機會和風速較低等條件,被國際天文界公認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臺址。
有關專家指出,隨著昆侖站宣告建成,我國將有計劃地在南極內陸開展冰川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空間物理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實施冰川深冰芯科學鉆探計劃、冰下山脈鉆探、天文和地磁觀測、衛星遙感數據接收、人體醫學研究和醫療保障研究等科學考察和研究,從而拓展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研究的領域和深度,提高我國對南極科研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