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宋 嵩
6月26日,正在北京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所作的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國務院有關部門將緊緊圍繞推動城鎮化轉型發展,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走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四化同步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
3年落戶城鎮2505萬人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國內需求的戰略重點,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徐紹史表示,近年來,圍繞推進城鎮化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探索,做了大量工作。
新型城市化的關鍵是“人的城鎮化”。從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開始,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門陸續出臺配套政策,18個省(區、市)出臺了具體實施意見,14個省(區、市)探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初步為農業人口落戶城鎮開辟了通道。據公安部統計,2010至2012年,全國農業人口落戶城鎮的數量為2505萬人,平均每年達835萬人。
隨著城鎮人口的快速增長,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也逐漸成為政府關注、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國務院印發實施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十二五”規劃》,明確了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具體任務。
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2012年兩年間,全國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824萬套,比“十一五”期間開工總量還高12%左右;基本建成1033萬套,相當于“十一五”期間建成總量。
2012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常住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63.9%和75.5%。農民工最關心的隨遷子女教育問題則已經確定了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兩為主”原則,2012年農民工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達到80.2%。
與此同時,城市市政設施建設也在快速推進,市政設施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2011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3.8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8平方米,分別是2000年的2.3倍和3.2倍;城市用水普及率、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7%、83.6%,比2000年提高33.1個和49.3個百分點。
為加強市政建設的資金保障,中央財政在安排轉移支付時將外來人口作為考慮因素,連續幾年代地方政府發行債券,并強化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財政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