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宰客行為“零容忍”、對亂收費行為“零容忍”、對虛假促銷“零容忍”……這些年來,每當出現損害公眾權利的違規行為,政府部門總會用“對某某問題零容忍”表達利劍高懸的決心;“零容忍”也躋身使用頻次甚高的熱詞之一,簡單三個字,鏗鏘有力,體現出違規必查、逢罪必究的執法態度。
“零容忍”,貴在一個“零”字,也難在一個“零”字。犯罪學中有一個破窗理論:如果社區中一棟建筑的一扇窗戶遭到破壞而未得到及時修補,肇事者就會誤認為整體建筑都無人管理,久而久之,這些破窗就會給人一種社會無序的感覺,各種犯罪行為就會潛滋暗長。換言之,縱容微小過失,就必然釀成重大違規,這正是對違規行為“零容忍”的必要性所在。
“零容忍”的執法理念,給政府部門的公共管理帶來了一場“靜默的革命”:過去對那些苗頭性、傾向性、打擦邊球的違規行為,面子上過得去也許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引入“零容忍”之后,則要求加大打擊力度、擴大執法覆蓋面,見微知著、防患未然,不因事微而縱容、不以惡小而不懲。力度更大、執法更嚴、覆蓋更廣,“零容忍”勾畫出10年公共管理的獨特色彩。
10年來,“零容忍”升級為政府部門嚴懲違規行為的利器、保護公眾權利的堅實盾牌。在反腐倡廉中,從一些地方干部任用中對腐敗的“一票否決”,到試點推進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對腐敗懲得更重、防得更嚴,公眾的監督權利得到保障。在食品安全領域,從“哪怕只有0.001%的不合格,落到消費者頭上就是百分百”的認識,到跨省清除“地溝油”、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的抽檢合格率,投毒黑手被堅決制止,公眾的健康權利得到維護。
哪里有違規行為,哪里就有鏗鏘有力的“零容忍”,應對社會發展中的新問題,“零容忍”的執法理念同樣發揮巨大作用、守衛公眾權利。當學術界出現學歷造假、論文抄襲等現象,一些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將害群之馬逐出高校,保衛了學者的權利;在逐步進入汽車時代的當口,醉駕入刑、機動車闖紅燈扣6分、遮擋車牌扣12分,這些充分體現“零容忍”的規定,為汽車時代的每一個人系好安全帶。
對違規行為不遺余力地“零容忍”,正是出于對保護公眾權利竭盡全力地“全覆蓋”。“零容忍”的嚴格執法背后,正是權力對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對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有多大,對公眾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就有多深,這正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表現。
法律的威懾力不在于嚴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零容忍”正是以違規必查的“不可避免性”,編織出一個疏而不漏的恢恢天網。這個網,既是違規行為無論大小都無所逃匿的“高壓網”,也是為民眾堅守權利底線的“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