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一Av王,91亚洲精品无码,日韩人妻有码精品专区,911亚洲精选国产青草衣衣衣

中國日報網
用戶名 密碼 注冊
中國日報 觀天下 知中國

歷經27年終獲通過 《精神衛生法》終結“被精神病”

2012-10-29 08:37: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打印文章   發送給我好友

  “自愿治療”成討論焦點

  “非自愿住院治療”,即違背患者的意愿而對其進行治療。由于精神病的特殊性,這似乎成了一個倫理問題,醫生能否以患者之名違背患者的意愿而對其進行治療?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在不斷變化。

  世界精神病學會在1977年通過的《夏威夷宣言》中寫到:“不能對病人進行違反其本人意愿的治療,除非病人因病重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愿,或對旁人構成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可以也應該施以強迫治療,但必須考慮病人的切身利益。”顯然,在當時看來,只要患者被認為失去了表達意愿的能力,醫生就可以對其進行治療。

  到1996年,世界精神病學會通過了至今仍然是精神科醫生道德準則的《馬德里宣言》,宣言第四條寫到:“當病人由于患精神病不能作出適當判斷時,精神科醫生應當與家屬商量,如需要,還應尋求法律咨詢以維護病人的人格尊嚴和法律權利。不應施行任何違背病人意愿的治療,除非不采取這種治療會威脅到病人或周圍人的生命。治療必須始終符合病人的最佳利益。”

  “非自愿治療”第一次在立法過程中被提及,是在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成都召集討論時,有人提出:“假如患者堅持不住院怎么辦?”劉協和回憶,當時專家組最后的意見是,以勸說對方住院為主。當時在場討論的,并無法律界人士。

  2001年,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條例》以“自知力”作為判斷標準——“自知力”是一個純粹的醫學概念,是病人對自己疾病判斷和認識的能力。這一能力由醫生檢查評估,作為病人病情是不是嚴重、是不是需要非自愿醫療的標準。這個概念提出后,社會上關于用醫學概念代替法學概念的爭議不少。

  由醫學界人士主導此前的立法工作,被認為是《精神衛生法》不夠關注“非自愿治療”前置條件的原因。

  “我不否認精神科醫生的動機和專業水平,我也認為《精神衛生法》最先關照的應該是精神病人或者疑似精神病人的權益,但是這樣一部涉及公民人身自由和強制的法律,一定要考慮當強制過程出現爭議后該怎么辦,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是否會出現利益沖突,以及當爭議和沖突出現時,應否確立司法程序予以救濟。”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秘書長李軒對記者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衛生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解志勇也認為,“自愿原則”是《精神衛生法》中的核心點。他指出:“精神病人自愿原則不光是法律上的需要,醫學界主要認為按醫學診斷、治療是個醫學問題,但我們認為,在我國這些年的預防與治療的實踐當中,所暴露出來的更多的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問題,是疑似患者本身的不自愿問題。”

  黃雪濤是鄒宜均的代理律師,2006年,鄒宜均被家人關進醫院后,她手持代理委托書希望提出異議,但被告知由于不是當事人的合法監護人,沒有資格帶“病人”走。“我當時只能跟鄒宜均說,‘你在里面要聽醫生的話,我現在可能真沒有辦法把你弄出來’。”黃雪濤回憶道。

  此后,黃雪濤開始深度研究我國的精神病立法狀況,她驚訝地發現,這樣一個重要的領域,卻很少有人關注。

  2010年4月,黃雪濤創立了深圳衡平機構并擔任精神衛生項目負責人。當年10月10日,國際精神病日,“精神病與社會觀察”與深圳衡平機構兩個民間公益組織聯合發布了四萬余字的《中國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報告》,黃雪濤是主筆。報告指出,精神病收治方面有八大缺陷,最終變成了“該收治不收治、不該收治被收治”。

  黃雪濤的父親和姐姐都是醫生,她說自己特別能理解醫生的那種心理,“醫生就是覺得,我都是為你好,有病就應該看,健康第一,小病要早治,犧牲一點自由也是可以的。但是他們沒有想過,這個決定權一定是要在患者手里的,我有病,不代表我一定要去治啊。”

精彩熱圖

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巴西女孩將初夜賣給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