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我國首部《全國海島保護規劃》經過國務院批準后由國家海洋局正式公布實施。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海島出臺規劃,對我國海島經濟發展、探索海島發展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據《規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擁有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島7300多個,海島陸域總面積近8萬平方千米,海島岸線總長14000多千米。其中距離大陸岸線10公里之內的海島數量占總數的70%。
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司司長呂彩霞介紹說,盡管我國海島保護工作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已經建立涉及海島的自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共57個,含805個海島,其中海洋自然保護區48個,含524個海島;海洋特別保護區9個,含281個海島。針對生態破壞嚴重的海島,也已開展了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封島育林”、“封島護養”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效。最近兩年針對海島生態修復,國家給予支持,投入了5.2億元。
此次《規劃》的期限為2011—2020年,展望到2030年。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海島生態保護顯著加強、海島開發秩序逐步規范、海島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特殊用途海島保護力度增強”的規劃目標。
呂彩霞說,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島眾多。由于缺少統一規劃,開發活動自主性、隨意性大,開發秩序混亂,嚴重影響到海島生態保護及資源可持續利用。
這主要表現為四大難題:
——海島生態破壞嚴重。炸島炸礁、填海連島、采石挖砂、亂圍亂墾等活動大規模改變海島地形、地貌,甚至造成部分海島滅失;在海島上傾倒垃圾和有害廢物,采挖珊瑚礁,砍伐紅樹林,濫捕、濫采海島珍稀生物資源等活動,致使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物多樣性降低,生態環境惡化。
——海島開發秩序混亂。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一些單位和個人隨意占有、使用、買賣和出讓無居民海島,造成國有資源性資產流失;在一些地方,管理人員及其他人員登島受到阻撓,影響國家正常的科學調查、研究、監測和執法管理活動。
——海島保護力度不足。一些海島具有很高的權益、國防、資源和生態價值,但由于缺乏有力的保護與管理,有些海島已經遭受破壞,存在嚴重的國家安全隱患。
——海島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海島經濟基礎薄弱,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不足,防災減災能力缺乏,居民生活與生產條件艱苦,邊遠海島的困難尤其突出。
在規劃期內,我國將組織實施10項重點工程。分別為:海島資源和生態調查評估、海島典型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保護、領海基點海島保護、海島生態修復、海島淡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海島可再生能源建設、邊遠海島開發利用、海島防災減災、海島名稱標志設置和海島監視監測系統建設。同時,在10年規劃期內,還將新建10個自然保護區、30個海洋特別保護區,對10%的海島實施嚴格保護,選擇10—20個典型生態受損的海島進行生態修復試點。
《規劃》要求應當優先保護、適度利用。同時加強無居民海島使用權登記發證管理,對不符合海島保護規劃的已用海島項目要提出停工、拆除、遷址或關閉的時間要求,新建工程項目必須符合海島保護規劃,嚴格規范海島開發利用秩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馬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