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在打擊侵權盜版、鏟除網絡“黃毒”、治理教輔材料問題、打擊“四假”,以及加強“掃黃打非”工作能力建設等方面都有重要舉措和成效。
1.提升“掃黃打非”能力巧借力
“當前,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工具等技術手段傳播有害信息的問題日趨嚴重,非法出版活動網絡化、專業化、高技術化的特點更加明顯。這些都要求“掃黃打非”工作不斷提高科技含量,與高科技背景下的非法出版傳播活動進行斗爭。”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與中國科學院11月15日在北京簽訂了《關于開展互聯網“掃黃打非”技術保障戰略合作協議》,在網絡“掃黃打非”領域進行戰略合作。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互聯網“掃黃打非”領域核心技術研發方面進行合作,重點包括全國“掃黃打非”信息管理系統研究,新技術背景下“掃黃打非”手段研究,網絡出版物傳播監測管理,網絡出版物發現與識別判定技術研究,網絡非法傳播取證技術研究等。>>詳細
2.打擊“四假”重點出擊連環拳
“經過長期整治,“四假”,即假報刊、假記者站、假記者、假新聞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所遏制,但部分地區仍屢打不絕,嚴重擾亂新聞出版秩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采訪”歸來 資料圖片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新聞出版總署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從11月10日起至12月底在全國組織開展打擊非法報刊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報刊、非法報刊機構、假記者、假新聞。
這次專項行動的打擊重點一是非法報刊,包括假冒、偽造國內刊名刊號或無刊號出版的報刊,利用境外注冊刊號在境內非法編輯發行的報刊,以買賣刊號、一號多報(刊)和固定形式印刷品廣告等形式非法出版的報刊;二是非法報刊機構,主要指未經批準擅自設立的報刊社、編輯部、記者站、工作站、報刊網站,特別是未經批準以港澳等境外媒體名義擅自設立的編輯部、記者站、辦事處等非法機構以及制售傳播非法報刊的信息咨詢企業;三是假記者,包括假冒記者或新聞采編人員身份的社會閑散人員、新聞機構離職人員和非采編人員,以及假冒網絡新聞媒體記者或新聞采編人員身份的各類網站工作人員;四是假新聞,即違背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沒有事實依據,憑空捏造、混淆視聽的各類虛假新聞報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