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軟流層理論沒有提到軟流層的涌動會導致霧霾的產生,也沒有提出霧霾與地震的發生存在聯系。
圖示內容來自《地球內部深層次動因及其影響與氣候變化》
制圖:李姿閱
近日,一則“嚴重霧霾預示將出現大旱和頻繁地震”的說法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引起種種疑慮。該觀點認為,我國近期大面積、長時間霧霾現象的成因與地球軟流層的活動有關,出現大范圍霧霾后,地震、干旱等其他災害也可能接踵而至。此說法科學嗎?霧霾的成因與地質運動有關嗎?記者采訪了觀點的提出者和其他有關專家。
大范圍霧霾與地質活動有關?
【回應】 僅是猜測;目前尚無研究證明近期地球軟流層特別活躍,水蒸氣不太可能因此突然增多并導致霧霾
記者查閱發現,該說法源自姜冬梅在“天大研究院”網站發表《霧霾之后警惕大旱多震》一文。12月9日,記者聯系到香港金融管理學院副院長姜冬梅教授本人。她認為,環境污染固然加劇了霧霾的外在表現,但卻絕非霧霾根本成因。
姜冬梅引述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健的軟流層活動理論認為,地球軟流層的活動可以解釋大面積、長時間霧霾現象的成因。據了解,王健在2012年4月份發表的《地球內部深層次動因及其影響與氣候變化》提出,地球軟流層的涌動推動了板塊運動,進而引起了地震、火山爆發、干旱等災害現象頻繁發生。(如圖示)
記者查閱王健的文章發現,該文章沒有提到地球軟流層的涌動會導致霧霾的產生。
姜冬梅認為,依據王健的理論推導,在軟流層活躍的情況下,地球軟流層會使巖石圈釋放出大量的水蒸氣;而水蒸氣積聚在近地面,結合大量的污染物后就產生了霧霾。除了霧霾,地震、干旱等其他災害性現象也可能接踵而至,相關部門應提前做好準備。
對此說法,一位長期研究地震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研究還沒有發現霧霾與地震的發生存在必然或顯著聯系。他表示,將霧霾現象與地震聯系在一起比較牽強。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張東寧認為,通常所說的地球內部活躍期,往往表現為火山地震多發。從固體地球物理學的監測看,最近十年火山地震比之前一段時間并無增加。“地球內部活動進入活躍期”的認定還缺乏證據,距離地表100多公里的軟流層,目前也尚無研究證明其近期特別活躍。
張東寧介紹說,軟流層又稱為軟流圈,溫度在800℃至1500℃的范圍,一般認為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漂浮”在它上面是一層低溫、剛硬的巖石圈。目前的地震學觀測和地熱測量都顯示,軟流層的熱量釋放是一個非常緩慢而持續的過程,對地表的影響也是穩定的,水蒸氣不太可能因此突然增多。由此,這次大范圍持續霧霾也不太可能是這一因素導致的。
姜冬梅坦承,該理論到目前還是一種假說,尚缺乏足夠的實踐和事實依據。“把地殼運動等地理科學納入霧霾等災害性現象的研究是為了更全面地研究問題。”姜冬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