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社科院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社會化石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國近年霧霾天氣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居民烹飪列入霧霾增多原因
歷史數據表明,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且持續性霾過程增加顯著。從空間分布看,霾日數呈現東部增加西部減少趨勢。其中,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增加最快。
綠皮書指出,我國霧霾天氣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化石能源消費增多,造成大氣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這些污染的主要來源是熱電排放、工業尤其是重化工生產、汽車尾氣、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飪、熱水),以及地面灰塵。此外,人類活動產生的光化學產物、局地烹飪、汽車尾氣等造成的揮發性有機物轉化為二次有機氣溶膠,都將使霧霾情況頻繁產生。
以北京為例,PM2.5氣體的產生大約有30%至40%來自原始排放,20%至30%來自大氣中的光化學轉化,30%至40%來自區域輸送。京津冀近周邊的沙塵層引發污染,輸送至本地,與本地的污染大陸性氣溶膠混合,加重了污染。除了人為因素外,氣候變化導致的氣象條件也是造成霧霾天氣增多的原因。
空氣污染導致慢性病增加
綠皮書指出,空氣質量的持續惡化會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造成顯著負面影響,例如引起城市大氣酸雨、光化學煙霧現象,導致大氣能見度下降,阻礙空中、水面和陸面交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影響生殖能力等。在這些負面影響的背后則隱藏著巨大的經濟成本。
綠皮書認為,雖然可以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治理霧霾天氣的成功經驗,但是中國應對空氣污染問題,更多地需要從本國的現實情況和條件出發。應該說,國家對于霧霾問題的關注已經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治理空氣污染,減少霧霾天氣無法一蹴而就,需要各界長期持續關注和行動。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