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交通擁堵費政策出臺尚無“時間表”]
[北京系列治堵政策面臨評估質疑]" />
來源: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
一問 擁堵費該不該收
征收擁堵費意在讓“有車族”公平承擔小汽車出行的社會成本,減少小汽車在中心城區的使用量
9月2日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明確提出,“市交通委、市環保局牽頭規劃低排放區,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擁堵費政策”。
一石激起千層浪,盡管尚處于“研究”階段,但這一消息已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又是收錢,難道治理擁堵,就只能在用車者身上做文章嗎?”剛買新車的陳逸云有點氣憤。陳小姐兩年前就參加搖號,上個月剛剛搖中,立即購置了心儀已久的一款本田車。“本以為可以過上瀟灑的有車族生活了,沒想到剛翻過了搖號的‘山’,又要過‘擁堵費’的坎,心里真是堵的慌。”
“買車和審驗的時候,已經交了購置稅、車船稅等,現在為什么還要增加稅費?”陳逸云有點不解,“現在國家不是在清理不合理稅費負擔嗎?為什么別的行業領域都在減少,唯獨汽車使用領域是增加的?”
“在公交出行不便利、打車難尚未緩解、燃油稅和停車費等杠桿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下,不應當用收費這種手段來治理交通。”“有車族”王先生說。
“社會各界之所以對征收交通擁堵費有這么強烈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家沒有認識到使用小汽車的社會成本有多高,‘有車族’享受的‘隱性補貼’有多大”,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坦言。
首先是環保成本。據了解,此次北京擬征交通擁堵費,最先動議出自環保部門。根據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監測數據,去年機動車排放形成的PM2.5約占總來源的22.2%,可以說是“罪魁禍首”。從耗能來講,2012年北京公共交通(包括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出行量為1335萬人次/日,其單位人次出行能耗為0.2千克標煤/人次;小汽車出行量為990萬人次/日,能耗為1.6千克標煤/人次,是公共交通的8倍左右。
隨著交通的擁堵,環境負擔還會進一步加重。據介紹,擁堵導致城區行駛速度不斷下降,小汽車污染物排放因子明顯變大,時速15公里時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排放分別是30公里時的1.9、1.5和1.9倍。
空間成本也是被大眾忽視的小汽車使用成本。郭繼孚介紹,一輛中型轎車5米長、2米寬,僅停放就需要10平方米,加上進出通道、坡道等,一輛停放在地下室的小汽車平均要占用40平方米的空間面積,比目前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積還要多!
小汽車正在“蠶食”城市空間。在北京的許多居民小區、馬路邊,小汽車占用便道、草坪的現象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停在消防通道上。“真要著火,消防車都進不來。”郭繼孚說。數據顯示,北京現有535萬輛機動車,而有合法停車位的車只有一半左右。
更令人擔憂的是,北京小汽車數量仍在快速增長。郭繼孚算了一筆賬:“2010年一年北京就增加了80萬輛機動車,排起隊來長達4000公里,相當于從北京往返深圳的里程。但北京的城市道路只有6000公里。”雖然采取了搖號限購措施,2010年以后北京年新增小汽車數量減少到20萬輛左右,但年均增幅仍然保持在5%以上。
“打個比方,小汽車就相當于別墅,能耗和空間消耗都更大,在資源緊張的城市中心區使用小汽車的成本,比在非中心區、非城區更是要高出許多倍。但目前這些環境成本、空間成本等并沒有完全體現,全社會為城市核心區的‘有車族’提供了巨額的‘隱性補貼’,這對消費水平更低的‘無車族’來說并不公平。” 郭繼孚說,“收取交通擁堵費是一種讓大家體驗到成本的方式,核心目的是讓‘有車族’公平承擔小汽車出行的社會成本,能夠依據真實的成本作出理性選擇,減少小汽車在中心城區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