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GDP揚起的塵灰
三天來,《經濟半小時》持續關注了河北省新樂、唐山、三河等地的空氣污染情況,通過節目反映了當地污染的原因及發展方式上遇到的困惑。節目播出后,各地迅速行動,積極整改。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時,也著力尋求轉變發展方式,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群眾就業謀求新出路。
今天的半小時調查將進入第四站,河北張家口。張家口,一個文化歷史名城,一個環保部贊賞有加的城市,可是當記者沿著110國道前行,卻陸續發現了煤場、礦山、采石場到處煙塵漫天。村民們種果樹種出的是黑蘋果,種地長不出莊稼,環保部門就真的管不了嗎?
一、懷來:煤場旁村民14年活在黑暗世界里蘋果長出“煤基因”
從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沿110國道往東,一路上看到的幾乎都是灰黑色。路是黑的,田地是灰的,就連本應翠綠的行道樹,也是灰綠色的。幾十家煤炭銷售點就分布在公路兩側。
記者趕到一個距離張家口市懷來縣土木村大約2.5公里的土木煤炭市場,這里被稱為中國十大煤炭市場之一。記者看到,這個煤場里到處是露天堆放的煤炭,沒有任何覆蓋遮擋,幾臺挖掘機正在煤炭上進行作業。每當有風刮過,就會有大量黑色的粉塵被風裹脅著騰空而起,散向在空氣中。
這里的村民告訴記者,這個煤場每天都會篩煤,只要鏟車一裝煤,就會立刻揚起漫天的灰塵。
村民們告訴記者,眼下還是煤炭銷售的淡季,大部分煤炭銷售公司都處于半歇業的狀態,污染的情況還不是最厲害的。如果趕上煤炭銷售旺季,各家煤炭銷售公司篩煤時產生的煤灰匯聚起來,能覆蓋到整個村莊的上空,讓人躲都沒地方躲。
一位村民對記者說,灰塵最嚴重的季節其實是春天和冬天,九月份一過,煤炭銷售的旺季到來,風一吹都連天都看不到。由于篩煤和裝煤的車都是露天的,幾米高的圍墻也遮擋不了。
這位村民的家在奚家堡,村莊緊鄰土木煤炭市場西分場,而東側則為狼山京源煤炭市場。不論是春秋還是冬夏,無論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處在兩個煤炭市場夾縫中的奚家堡村,始終都逃脫不了煤灰的覆蓋。
這位村民告訴記者,這里的污染已經持續了近14年,種出來的蘋果都是黑色的,洗都洗不掉。
據記者調查,土木煤炭市場是1999年11月建成的,從那以后,黑,已經成了這里的基本色。不管是種地、吃飯、穿衣,到處都是煤黑,人們已經忘記了這個大千世界本來的顏色。
這幾天雖然下過幾場雨,灰塵已經比平時少了許多。但是當村民把我們帶到她的家里時,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窗臺上積聚的煤灰。村民告訴記者,即使每天都收拾,窗臺和炕上還是都落滿了灰塵。記者連續走了幾家,但家家如此。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村民們很是無奈。
為了讓記者看到從煤場刮過來的煤灰到底有多少,一位村民將記者帶到了兒子結婚時的新房里。今年3月份兒子外出打工后,這間新房便一直閑置著,門窗也一直緊鎖。然而僅僅3個多月,屋里各處還是落了厚厚的一層煤灰。這位村民告訴記者,只要風一刮,煤就全都過來了。因為孩子們都不在家,村民也不愿意打掃,因為一進到房間里就會喘得厲害。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他們自己的房子,屋里雖然每天打掃,但也僅僅是稍好一些。那些無孔不入的煤灰,依然遍布各個角落,無法阻擋。
大量的煤灰不僅影響了村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還影響了村民們的收入。過去,奚家堡村村民們以種植蘋果等經濟作物為主,但如今卻只能種些玉米。一位村民對記者說,別的作物都種不起來,只有玉米可以,有的作物即使種出來了還是沒人要。
村民們無奈地說,因為整天被煤灰包圍,蘋果里已經長了煤的基因,種出來都是黑的,根本就洗不掉。而種玉米雖說能有些收入,但是卻趕不上過去收入的一半。生活的拮據使大家不得不想辦法到外面去謀生,村民們告訴記者,當地的有錢人都在外面買了房子搬走了。
當年蓋煤場的時候,村民們曾表示過強烈的反對。這些年,村民們也多次找到鄉里的領導和縣里的環保局等部門,希望能夠解決污染問題,然而時至今日,這個地方依然故我,毫無改觀。
一位村民說,先前也有衛生、環保等部門來過,但也無所作為,甚至對記者說:別人都不怕污染,咋就你怕。
一方面是村民們不斷投訴,另一方面是持續近14年的污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記者查閱土木煤炭市場資料發現,這個市場為當地經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截至2011年年底,該市場煤炭成交量達5312.64萬噸,煤炭成交額達172.75億元,上繳國家稅費達32016.81萬元。2007至2009年連續三年榮獲“全國十大煤炭市場”稱號。2012年,獲得張家口市百強企業第五名。有著如此強大的市場地位,就不難理解,投訴的聲音為什么會一直被忽略了。
不僅如此,對于土木煤炭市場所謂的污染補償,村民們也只是聽說過,卻從未拿到過真錢。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曾經聽說村里的每戶居民可以得到一年幾百塊錢的污染費,但是錢最近都落到了大隊的腰包,村民們一分錢都沒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