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全國鳥類環志30周年紀念大會上獲悉,中國從1983年到2011年環志鳥類已達800余種295.5萬只。
全國鳥類環志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2年鳥類環志培訓班近日在黑龍江省嫩江縣舉辦。據介紹,已環志的鳥類中,中國環志并回收的鳥類有101種554只,中國環志國外回收的有58種409只,國外環志中國回收的有69種1095只,主要有大濱鷸、斑尾塍鷸、黑嘴鷗、紅腹濱鷸、銀鷗等。目前,黑龍江省已建立帽兒山、嫩江高峰、三環泡等12處鳥類環志站,環志數量超過100萬只,約占全國環志數量的近一半。
鳥類環志工作是當前世界上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鳥環由鎳銅合金或鋁鎂合金制成,上面刻有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一般把環戴在鳥的跗跖部(腳環)。戴環后即進行鳥體測量,數據記在統一設計的專用環志卡上,然后放飛。通過鳥類環志可以了解和研究鳥類遷徙、分布、季節運動、種群結構、氣候環境變化等方面的規律,對鳥類遷徙規律、物種生態學、稀有物種保護研究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也是監測環境變化和禽流感等疾病的重要方法。
中國在1982年成立了鳥類環志中心,1983年首次鳥類環志在青海湖試驗,環志2種鳥類共1015只,其中斑頭雁304只,海鷗711只。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區市建立環志單位103個,東北、黃渤海和云南地區環志網絡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