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三包:這個可以有
3月19日晚,北京汽車首款自主品牌轎車E系列在北京正式上市。與以往自主品牌汽車以低價為賣點截然不同,北京汽車這款脫胎于奔馳B級精品小車的高起點自主品牌產品,在國內汽車廠家中率先實行汽車三包服務政策,全國首款“三包轎車”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長期以來,國內汽車三包法規一直缺位,導致消費者退、換問題車難于上青天。這種情況使很多消費者寧愿選擇可靠性和口碑更高的合資品牌,而不敢去選擇自主品牌。
而根據北京汽車公布的汽車三包政策,汽車三包有效期為2年或50000公里(以先到者為準),范圍包括整車嚴重安全性能故障和動力總成主要零部件質量問題。發動機、變速箱等主要零部件出現問題的整車,只要是開具購車發票60日或行駛里程3000公里以內(以先到者為準),消費者就可以要求廠家免費更換。
分析北京汽車E系列的三包政策,與《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二次征求意見稿)》的主要條款的規定“接軌”。這無疑是廠家自覺、自主、自愿地走到了三包政策的前面,對打造自主品牌全新的形象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從汽車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自主品牌其實會是三包政策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美國《汽車保用法》(又稱“檸檬法”)出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決策者意識到美國消費者與本土整車制造商之間產生糾紛無力維權轉而購買國外品牌的產品,進而影響到美國本土汽車產業的發展。于是美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便制定“檸檬法”來幫助消費者維權,從而將本土汽車產業發展引向良性發展的正軌,倒逼美國汽車產業提升發展。記者認為,這也正是目前消費者投訴激增、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關口的中國汽車業需要效仿的。
此前,全國首例更換“問題汽車”的國內汽車三包第一案在江蘇宜興判決,消費者一審勝訴。然而不管是從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還是綜合考量社會成本,將大量消費者與廠家的消費糾紛都推到法院去解決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果汽車三包規定能夠及時出臺并發揮作用,很多糾紛會在行政部門或者消協調解的范疇內得以解決,并不需要都到法院去解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本身就是由法律、規章等多個層次構成的,每個層次都有其必要性和優越性。從這個角度看,汽車三包規定絕不能再缺位了,要及時讓政府職能跟上消費者需求的轉變,跟上產業轉型升級的轉變。
如果說北京汽車將E系列定位于國內汽車三包第一車,證明了“汽車三包,這個可以有”;那么消費者無疑更期待質檢總局能夠及時出臺汽車三包規定,將行業規則變為“汽車三包,這個必須有”。既然是民心所盼、眾望所歸,出臺又有何難?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