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自身發展尚沒有多少個年頭的中國互聯網居然也開始回顧自己的歷史了。一篇名為《印象10年:中國互聯網的微縮“編年史”》回顧說,從2001年到2011年,中國互聯網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令人驚嘆的悲喜劇。在經歷了泡沫、跳水、蟄伏、苦撐,直至再度起飛。更有趣的是,比PC互聯網年紀更輕的移動互聯網也開始懷起舊來。真不知是傳統中歷史崇拜的潛意識使然,還是移動互聯網業真的如此早熟。
一位網友在微博上寫道,“2004年8月29日到大學報到,3天手機上網費就飆升到90多塊,后來知道了UCweb+MO套餐。這個軟件最大的好處就是把web網頁轉換為wap,避開了各種多余的移動夢網費用。UC7歲,我也用了7年。”這位骨灰級用戶提到的UC,是一款國產手機瀏覽器軟件,從某種程度上說,它見證了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如何一路走來。
不過是幾年前吧,手機能上網還是件挺新鮮的事。顯然,如果在2011年你還沒有用手機上過網,一定會有人說你已經out了。但在2004年,國內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大約數百萬人,且上網用途不過是通過寥寥無幾的手機網站下載圖片或彩鈴;同一年,中國PC互聯網網民有近8000萬人,互聯網網站近67萬個。從2009年到2011年三年間,中國的手機上網用戶數以每年超過1個億的數量級增長。2011年,全國已經有超過3億人使用手機上網,占到整體網民數量的65%。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瀏覽器訪問幾乎全部191萬個互聯網網站。
很多人不會想到的是,在這3億多手機網民當中,有一半多是UC瀏覽器的用戶。正是這一款2004年才出現在用戶視野中的手機瀏覽器軟件,漸漸改變了國人手機上網的體驗和習慣。
這款并不起眼的手機上網專用瀏覽器軟件面世的緣由,來自UCweb(后更名為UC瀏覽器)創始人何小鵬和梁捷的一點夢想,希望人們除了坐在電腦桌前,也能在廁所里、公交車上等各種地方隨時隨地使用手機訪問互聯網,享受真正的移動上網樂趣。而UCweb這個名字,是英文“You can web”這句話的縮寫。
新一代的年輕人很難想象,若干年前手機用戶訪問互聯網體驗是如何糟糕:訪問一個新浪首頁,要等1分多鐘,當時手機上網每K要3分錢,這意味著,完整打開一個門戶網站的首頁(約2M大小)就要花費60元。UC瀏覽器的思路是討巧的——讓所有來自手機的頁面訪問都通過UC服務器的中轉、流量壓縮、頁面重排,從而可以將用戶手機上網的流量壓縮90%以上,解決手機上網速度慢和流量費用高的問題。
UC有自己的技術含量,它的成功之處是選對了技術研發的方向。并非技術出身的俞永福離開大公司加盟UC團隊,成就了一段創業佳話。而UC公司以手機瀏覽器的小軟件打出一片天地,更是一則IT風投的成功案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