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市民在一商品房樓盤選購房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2日宣布,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明文規定從5月1日起商品房銷售實行一套一標價,并明確公示代收代辦收費和物業服務收費,商品房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收任何未標明的費用。商品房銷售價格明碼標價對外后,可以自行降價,打折銷售,但漲價必須重新申報備案。新華社發(張春雷 攝)
針對開發商坐地起價這一頑疾,發改委要求從5月1日起,所有樓盤必須一次性公開全部銷售房源,并做到明碼標價、一套一標,不得擅自漲價。
一個月過去了,“一房一價”政策執行得如何?曾經撲朔迷離的房價能否攤在陽光下?記者在深圳、廣州等房地產熱點城市進行了追蹤采訪。
開發商三招應對“一房一價”規定
國家發改委發布《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要求從5月1日起商品房銷售實行一套一標,并明確公示代收代辦收費和物業服務收費,商品房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收任何未標明的費用。商品房銷售價格明碼標價后,可以自行降價,打折銷售,但漲價必須重新申報備案。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記者走訪調查發現,針對發改委的明文規定,開發商通常采取三個“招數”應對:
一是“遮遮掩掩”。記者走訪了多個樓盤銷售中心發現,只有少數樓盤嚴格按規定在顯著位置放置標價牌。深圳寶安區一在售樓盤的營銷中心就沒有明顯的標價牌,但銷售人員表示他們已執行“一房一價”規定,每套房子都有價格。但購房者只能通過銷售人員口頭得知自己看中的房子的價格。
二是“陽奉陰違”。最近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走訪了位于深圳龍華的“中央原著”樓盤,在銷售現場看到,3棟6CD的公示價格為每平方米33583元。而記者在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網站上查詢發現,該房備案價格為每平方米26400元。兩個價格之間的差距非常大。記者在位于該片區的其他樓盤也發現了此問題。
更有甚者,還有樓盤的售價超過備案價格。以面積為63.19平方米的深圳“金地上塘道”10棟1單元16B為例,銷售人員告知的最終售價為152萬元,而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網站的數據顯示,這套房子備案價格為每平方米23817元,據此計算總價應為150萬元。
三是“高報低開”。面對明碼標價的要求,很多開發商玩起了價格游戲,把商品房備案價格定得遠高于銷售價,而兩者之間的價差就是開發商坐地起價的空間。這樣,他們就可以在不高過備案價格的情況下,隔三差五地給房子漲漲價。以廣州市番禺區的諾德中心城樓盤為例,6梯1402房的標價為166萬元,實際售價為107萬元,兩者足足相差近60萬元。
“要買房就趕緊出手,以后還有得漲。”“中央原著”樓盤銷售人員對一位正在猶豫的購房者說:“龍華是深圳新近崛起的樓市板塊,新盤很多,備案價格一般都在每平方米3萬元左右,但實際成交價大多在每平方米2.3-2.5萬元,你說這里有多大的漲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