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端高耗能產業屢禁不止,供給端水電生產受制于南方大旱,火電企業受制于煤電價格倒掛。在供需兩端的擠壓共振下,今年的大面積電荒已提前到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警,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缺口保守估計將達3000萬千瓦,還有進一步擴大可能。“這是2004年以來中國所面臨的最大一次電荒,范圍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電聯稱。
另據媒體報道,緊張的電力供需形勢已經導致江西、湖南、貴州三省上調火電上網電價2分/度。
種種跡象顯示,終端銷售電價已經迎來一個上調窗口期,不少專家建議適當調整工業用電價格以遏制高耗能產業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也有業內的消息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最近有關部門正在開會討論上調部分電荒重災區電價的問題,不排除上調終端銷售電價。但他同時表示,居民電價短期內應該不會上調。
今年4月以來,多地出現較嚴重的電力供應偏緊,華東電網、華中電網均出現了較大的電力缺口,大量工廠被拉閘限電,不少地區甚至出現了拉閘居民用電的現象。記者了解到,除了南方大旱、高耗能產業用電需求復蘇等原因,造成今年較大面積電荒提前到來的深層次原因是煤電價格沒有理順造成火電企業虧損嚴重,發電積極性受挫。
據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擬補充部分電荒重災區上網電價,加上4月上旬已上調的全國16個省市的上網電價,全國近20個省市的火電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但由于上網電價是電網向電廠收購電量的電價,而銷售電價則是電網企業向全社會的終端用戶(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和居民)銷售電能的價格。火電企業的成本壓力暫時轉移到了國家電網一端。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繼上調各地上網電價之后,終端的銷售電價也迎來上調窗口期,銷售電價在近期上調的可能性不小“上調上網電價不過是電力企業系統內部的利益再分配,而上調銷售電價則是把電力企業的部分成本轉移到了全社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此前被媒體曝出的多省上網電價上調,本質是電網企業承擔了火電企業的成本上漲,而電網企業不可能一直承擔著火電企業的虧損,這種成本壓力的釋放只是個時間問題。”
由于“市場煤計劃電”的體制一直沒有理順,火電企業的虧損由來已久,“火電企業發得越多虧得越多”在業內不是秘密。自3月起,國內煤炭價格出現淡季飆升,秦皇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連續九周上漲,從767元/噸上漲到827元/噸,更是在相當程度上加大了火電企業的成本壓力,導致不少火電企業出現較大面積的檢修,從而加劇了電荒。
電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全國五大發電集團火電合計虧損達600多億元。另有中電聯的數據顯示,1至4月份,我國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生產業務虧損10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虧72 .9億元,中電聯認為"煤價上漲是根本原因"。
雖然電網企業的經營情況比發電企業稍好,但極低的利潤率讓電網企業也無法長期承擔火電企業的成本轉移。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近日表示,國家電網擁有2萬余億元資產,利潤只有400余億元,這樣的利潤率在世界范圍內都不高。"目前上調的部分省份的上網電價,因銷售電價沒有調整,所以這部分增加的成本由國家電網承擔,必然會影響到公司利潤情況。不過,相信在合適的時機,銷售電價會調整。"舒印彪向媒體表示。
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向記者表示,電企生產的積極性不高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大了電力缺口,上調電價已經成為了短期內國家緩解日益嚴重的電荒最實際可行的方法。
華東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高級工程師楊宗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調銷售電價,從目前煤電聯動的角度看,將有利于提高電力企業的積極性,有利于緩解當前部分地區缺電情況。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也認為,在電力市場化改革不到位的情況下,提高電價能在短期內緩解缺電情況。電價上調對C PI的影響主要在于市場的預期,一般而言,上調1分錢銷售電價對C PI的影響并不大。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助理張粒子教授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電網企業不會長期承擔火電企業的成本壓力,長期來看這樣的成本壓力是會向終端釋放的。
然而由于考慮到國內的通脹壓力依然存在,多位專家建議,提高電價,尤其是銷售電價,應該首先上調工業電價,居民用電應該以需求側管理的方法來解決。
林伯強表示,如果國家決心上調電價,應該上調工業電價,居民電價應該以階梯電價的方式解決。
張粒子表示,由于今年年初以來不少高耗能企業出現了較明顯的反彈跡象,上調工業用電有利于節能減排和調整產業結構。
楊宗麟認為,終端銷售電價上調會對C PI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如果簡單上調居民電價會給老百姓帶來心理上的連鎖反應,他認為對于居民電價,梯度電價和峰谷電價政策現在出臺或推廣是個比較好的時機,這也讓老百姓感到政府不是純粹漲價,而是引導大家合理科學的用電,從而緩解當前電力緊缺的局面。如果能夠在迫使用電大戶在淘汰落后生產力方面,那上調工業用電是比較有智慧的做法。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