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員李中華講述殲-10飛行體驗。來源:《面對面》截圖
【鏡頭二】
1998年3月23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戰(zhàn)斗機殲10飛機首飛成功,空軍某試飛大隊試飛員雷強返航后淚流滿面。“說不緊張是假話,還沒登機時就有領導流淚了,我也像喝了酒,滿臉通紅,直到進了機艙才平靜下來?!蓖高^雷強的回憶,仍可感受到當時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但我跟總工保證,就算飛機摔下來,我也一定要讓飛機摔在跑道上,保證你們采集到試飛數據!”
滑俊、王昂、張玉梅、黃炳新、李中華……作為“和平時期距離死亡最近的人”,中國空軍幾代試飛員前赴后繼,人人都有空中化險為夷、“起死回生”的經歷。
熟悉航空的人都知道“失速尾旋”、“空中停車”、“最大過載”這些被國際飛行界劃為死亡禁區(qū)的專業(yè)名詞:世界上失事的作戰(zhàn)飛機41%由尾旋導致;空中停車指飛行中飛機因發(fā)動機發(fā)生故障停車而失去動力;最大過載指飛行設計上能承受的最大載荷,該試飛項目極易導致飛機空中解體。但這些危險卻是試飛員經常面對的科目。
F—22等國外戰(zhàn)機在試飛階段都發(fā)生過機毀人亡的慘劇。因此在我國研制第三代戰(zhàn)機之初,就有外國媒體預言中國也一定會掉飛機。但中國試飛員再次創(chuàng)造了奇跡,以零事故的紀錄完成了殲10的試飛,大大加速了我軍戰(zhàn)斗機從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
面對風險甚至死亡,試飛員展現(xiàn)的卻是淡定和從容。無論是駕駛燃油漏光的“梟龍”戰(zhàn)機從1.2萬米高空成功迫降的“2004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梁萬俊,還是駕駛著被未能射出的導彈燒毀尾翼的戰(zhàn)機成功迫降的“空軍模范飛行員”陳加亮,提及當時的壯舉,都只有一句話:“沒想那么多,就想把飛機飛回來、數據帶回來”。
“試飛員屁股底下的新機,是幾代人的心血,國家上億元的財產。所以試飛員面對危險時,第一反應都是先保住飛機?!笨哲娔吃囷w部隊部隊長李國恩指著一架新機動情地說。他就曾在試飛某新型戰(zhàn)機時,突遭發(fā)動機單發(fā)停車的重大險情。完成起飛動作后,他果斷返航,安全著陸,帶回了寶貴的飛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