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君毅(右)和小平同志在一起。
“我爸是段君毅。”
這句話,82歲高齡的段存讓這輩子從沒對外人說出口過。
今年1月4日,當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走進河南省范縣白衣閣鄉白衣西街村這個農家小院時,患腿疾的段存讓扶著四腳鋼架從屋里挪著迎出來時,旁人介紹說:“這就是段君毅的長子。”
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家小院,屋內墻壁上掛著段君毅與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合影。盧展工深有感觸地說:“……段君毅同志這么赫赫有名,你們卻一點也不搞特殊,與普通村民一樣,住著這么簡單的房子,用著這樣舊的家具,難能可貴,這與最近輿論直指的‘我爸是某某’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名新浪微博網友如此留言:“但愿段存讓家的清白干凈能照亮現實。”
熟悉的陌生人
對于父親的最初印象,是1937年,段存讓8歲。
那時,段君毅任中共泰西特委書記,組織抗日武裝力量,開辟根據地。段存讓跟著爺爺、奶奶及母親,成為隨軍家屬,部隊打到哪里,他們就跟到哪里。“都是租房子住,離父親的部隊有二十多里地,一年也見不了兩次面。”
“那時候他軍裝上都是補丁,穿著草鞋,隨時處在戰斗準備狀態,很少脫衣服睡覺,身上很多虱子。好不容易回來看一次我爺爺奶奶,才會脫了衣服睡一晚,大家都幫他抓衣服里的虱子。”每次父親回來,段存讓既興奮又怯生,遠遠地瞪著眼睛,看著這個高高大大的熟悉的陌生人。
段存讓覺得,父親對共產黨充滿了堅定的信仰:“他們那代人真的都是舍小家為大家,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也沒有今天的生活。”
1949年后,段存讓在家鄉一個學校做青年團教師工作。1957年,段存讓一方面為看病,一方面為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還揣著公社交代給他的一點“私事”,第一次進了京。
那時,段君毅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父子倆多年不見,見面之后,都不免落淚。“拖拉機那時候很稀缺,公社領導托我找父親幫忙。”一提這事,他被父親劈頭蓋臉訓斥了一頓,“最后還是他的秘書幫我買了兩臺,也沒敢讓他知道。”
1978年10月,段君毅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書記。上任后,他接連給段存讓夫妻倆寫了三封信,要求子女和親戚朋友都不要去鄭州看他,“不要打著我的旗號辦事”、“不要仗勢欺人”。還像當年打仗的時候,在父親面前他只有“被看望”的份兒。段存讓是在統戰部離休的,級別還不到副科級。
和父親共同生活過的日子,在段存讓的記憶里是有限的。但每每談起父親,段存讓就神情煥發,父親哪年打了什么仗,哪年在哪任職,甚至連一些具體日期都記得很清楚。
他至今保留著父親寫給他的每封信,父親送給他的《走進大西南》,他還包了書皮。除了這些,父親幾乎什么都沒有給他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