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代為照料花草的遠程控制養花系統、用自己“呼吸的風力”為手機充電的高科技面罩、會譜曲播放音樂的門……昨天,匯聚了中外設計家547件優秀作品的2013上海藝術設計展,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揭幕。展覽以“美學城市”為主題,探討設計如何引領創意生活,以及如何助推城市升級和發展。記者在現場看到,許許多多充滿奇思妙想的創意設計方案,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
探索“美學城市”無限可能
本次展覽以“美學城市”為主題,500多件設計作品分布在“逆光之城”、“手工之城”、“界面之城”、“夜晚之城”、“移動之城和電影之城”等單元內,表達了設計者們對傳承、改革、環保、和諧等當代社會問題的思考。
走進展廳,就可以看見由英國藝術設計家馬特創作的《Tower》系列作品,他用8件看似廢舊的電子、機械裝置,演繹風力、陽光和聲波等能源的有機轉換,藝術化地傳遞給人們物盡其用的環保理念。在展廳上方,懸掛著一架飛機,這架由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的“墨子號人力飛機”,翼展達27米多,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
法國藝術家本杰明策劃的“夜晚之城”,把美國舊金山、法國里昂、中國上海等不同城市夜晚“出租車的活動軌跡”、“噪音的軌跡”顯示為一張張流光溢彩的圖譜,帶領觀眾展開“夜間漫游”,從另一個角度感受國際大都市的造型與審美、時間與空間。
在“逆光之城”單元中,展出的《智能高速公路》、《繪畫時間》和《電腦化城市》等作品,體現了設計在現代化城市的巨大作用和無限潛能。比如,荷蘭玫瑰花園工作室的《智能高速公路》設想,汽車行駛產生的風力可持續激活公路上的路標和燈光,產生新能源,自動適應交通情況。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與意大利米蘭新美術學院(NABA)師生間合作的課題則是“都市叢林研究”,他們把針對城市自然生態內容的空間類型研究課題搬入了博物館,探討都市中各類人群的生存空間。
不少展品能與觀眾互動
本屆上海藝術設計展作者分別來自中、美、法英等15個國家及地區,參展的作品有近一半為國際作品,如英國設計家戈登·楊展出的“喜劇地毯”、來自美國史蒂芬·施德明的“每個人都自以為是”等,展現了設計師對人與城市、社區之間的探索。
記者發現,不少展品都可以與觀眾互動。奧地利設計師的作品《鏡子:不止一人》,是一面至少當兩個或以上的人站在前面才能反射物體的鏡子。而作品《持續的鐘》也十分有趣,站在該作品前,你的身影被攝入,成為轉動時鐘的一部分。
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藝術成了設計展上的焦點。一幅由二維碼組成的國際公共藝術地圖,參觀者可以通過二維碼來“收藏”世界各地的公共藝術作品,還可再次上傳公共藝術作品到虛擬平臺,繪制出一張國際公共藝術地圖。
英國設計師霍頓的《自動基因》中,設計師將看似平凡的雨傘轉化為神奇的動畫對象,雨傘伴隨音樂打開收攏,這一運動機械裝置作品,探討了城市公共空間的趣味化處理方式。該作品的現場演示,引來很多觀眾駐足。
此外,還有一些作品與市民的生活十分貼近,如作品《約菜》是一套可以遠程控制的養花系統,設計師大膽設想,將傳感器與澆灌模塊內置于花盆中,用無線網絡與主人隨時互聯,讓出差在外的人不必再為花草無人照料而擔心。據悉,2013上海藝術設計展將持續展出至2014年3月。(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