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雙超過7.5%的GDP增速。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007年的23623元、10222元,提高到2012年的40188元、17401元”。其中,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后增長7.9%。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2%,扣除物價因素后增長8.2%,均快于全市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上海“力爭在2020年前實現全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怎樣讓百姓的錢“經得起花”
陸銘委員認為,居民收入增長“跑贏”GDP,表明收入分配進一步改善,百姓能夠更好地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體現了上海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更加突出“民生優先”理念。
梁鴻委員分析,上海經濟要從投資型、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則需要百姓消費,收入增加才能促進消費,同時提高百姓生活質量。所以,“跑贏”體現了經濟社會的良性互動。
百姓兜里的錢多了,敢不敢花?不少專業人士預測,2013年物價走高、通脹抬頭是“大概率”事件。低收入群體對物價上漲的敏感度高,如何讓他們的錢“經得起花”?
代表委員談到,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托底”堅挺有力。2012年,本市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職保”、“鎮保”和“新農保”人均養老金分別比五年前提高90%、89%和192%,最低工資標準、城鎮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73%、63%和84%;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這些都會直接改善對物價最敏感人群的生活質量,讓老百姓敢花錢。”楊若凡代表說。
筑高“底部”。代表委員建議,繼續穩步提高養老金、最低工資、最低保障等一系列民生保障標準,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等。楊若凡認為,政府還應在提供質優價廉的公共服務上有更大作為,包括交通、衛生、文化、教育等方面,讓中低收入者得實惠。收入增長了,公共服務優化了,百姓更能體會到實在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