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17位委員先后發言,件件提案都關系到遼寧省未來的發展大計。全體會議結束后,遼寧省省長李希先后來到沈陽、營口、撫順、丹東四個審議團參與審議。李希邊聽邊記,不時與委員就提案中提及的問題進行交流。如何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打開遼寧對外開放新格局;如何推動遼寧省裝備制造業從產品制造商向服務提供商轉變;如何積極助力駐遼科研機構創建自主創新示范區;如何推動遼寧省城鎮化保障化機制等提案都受到廣泛熱議。
五大因素導致經濟指標大幅下滑
在談及遼寧現狀時,李希認為,隨著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及國務院出臺支持東北振興重大政策舉措,遼寧迎來了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但遼寧也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形勢和下行壓力。
李希指出,從經濟指標看,2014年,遼寧省一些經濟指標下降幅度較大,未能完成2014年年初提出的預增目標,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回落2.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出口總額下降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4.6%。從經濟運行看,工業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升,企業經濟效益明顯下滑。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從經濟結構看,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傳統產業優勢正在減弱,新興產業競爭力尚未形成,服務業發展仍然滯后,創新驅動能力不強,支撐經濟發展亮點不多。從社會和民生領域看,生態環境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人民群眾對住房、出行、教育、醫療、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還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從政府自身建設看,還有明顯不足,轉變職能、改進作風、狠抓落實還有差距,依法行政、簡政放權還不到位,少數部門和公職人員不擔當、不作為、不勤不廉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些腐敗問題嚴重損害了政府形象。
李希認為,經濟指標大幅下滑的原因可歸結為五大因素:一是受宏觀經濟大環境影響,經濟發展進入“三期疊加”階段,經濟減速換擋的特征更加明顯,而遼寧省資源型產業和重化工業比重較高。二是經濟增速回落,表面上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資拉動減弱所致,實質上則是遼寧省老工業基地尚未根本解決的一些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的集中爆發,是長期積累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的集中顯現。三是盡管經濟困難,遼寧依然加大對企業減免稅費和擴大“營改增”的政策力度,減免企業稅費達170億元,相應減少了財稅收入。四是遼寧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經濟數據弄虛作假問題加大糾正力度,規范涉土稅收等收入,使經濟數據更加真實。五是對“三期疊加”階段出現的困難和挑戰估計不足,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研判和預測不夠。雖然也采取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但落實力度不夠,效果還不理想。
提高經濟質量是第一要務
在參加審議時,李希要求沈陽市更好地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尤其是在優化發展環境,創新驅動發展上要當好全省的領頭羊和先行者,要像打理自家客廳一樣,搞好城市服務,保護好生態環境。要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吸引更多優秀企業落地。營口要繼續做好開放驅動這篇大文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中韓自貿區建設。同時還要大力發展臨港建設,發展新興服務業。
“容易的事情已經做完了,接下來的每一項任務都是‘硬骨頭’。”李希表示,要繼續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目前已經把35條政策舉措分解為148項具體任務,制定了責任分工,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逐條逐項抓緊落實。要積極爭取改革試點,要圍繞國務院提出的13項試點內容先行先試,力爭今年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徹底破解發展瓶頸。
李希特別強調,遼寧應該主動適應速度和結構變化,要淡化“速度情結”,把好經濟質量關才是當前的第一要務。對于2015年的目標,李希選擇用數據說話——2015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外貿出口總額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實名制就業8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
李希進一步解釋說,之所以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6%左右,一是考慮今年國內外發展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穩增長難度加大,確定發展目標必須更加務實,符合客觀實際。同時,6%左右的增長速度能夠為轉方式、調結構留出空間和余地,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放到創新驅動和優化結構上來。二是考慮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