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笑瞇瞇送上紅包
錢雖然不多,但鼓舞士氣——
昨天初七,是不少白領的上班第一天。雖然還沒有從假期的慵懶中恢復,但進了辦公室門,老板遞上的一份開門紅包,讓不少上班族一下子精神大振、喜笑顏開。
孔先生在南京一家媒體工作,昨天進了辦公室,還沒坐上幾分鐘,老總也跟著進來了,“給大家拜年!”老板笑瞇瞇的,手上拿著一疊紅包,“開門紅包,祝大家新的一年,繼續工作順心、財源滾滾!”員工們也一掃倦意,圍到老總身邊,“謝謝老板”“ 萬事大吉”……
“紅包里裝著一百元。”孔先生說,“不多,但是有意義,起碼鼓舞士氣,第一天上班,心情就不一樣了。”孔先生在這家公司工作了3年,每年都能拿到開門紅包,雖然錢不多,但孔先生坦言,這樣的小舉動很“管用”。
開門紅包原本是廣東、香港、臺灣等地的習俗,又被稱為“開工利是”。這些年,這一習俗逐漸北傳。于是昨天,微博上不少人樂呵呵地曬出開門紅包,多的千元,少的二十、三十;有的公司舉辦“互抽利是”活動,金額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當然,也有“奇葩”公司干脆在紅包中放一張彩票,讓員工們“全憑運氣”。
吃貨們一整天都在吃
天南地北的特產大集合——
才嚼完湖南的檳榔,小李往嘴里又塞了個武漢的鴨脖子,一邊喊著“辣”,一邊又吃個不停。
“第一天上班,外地的同事都在分發特產,我嘗到了全國各地好多的美食。”小李是南京人,去年畢業進入一家網站工作,第一年春節就見識了各地特產,“光江蘇的都有好些不一樣的,比如泰興的黃橋燒餅、常州的芝麻糖、靖江的肉脯;還有煙臺、青島來的魚片、湖南的牛肉干。”小李說,對于他這種吃貨而言,能吃到各地美食絕對讓他一整天都精神百倍,“而且大伙聚在一起分發特產,隨口聊起幾句家鄉事,都讓人覺得特別親近,好像互相增進了不少了解。”
特產這種東西,吃起來幸福,可要把它們帶回南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這人特怕麻煩,回來的包里沒放衣服,都放特產了。”湖南姑娘小湯將帶來的特產一字排開,足足排滿了整個辦公桌:既有老少咸宜的鴨脖、鴨掌、鴨翅等辣味食品;也有專屬男生的檳榔、香煙;還有外地比較少見的鵝肉制品、金梅姜片等。“還有很多帶不過來,比如熏肉、臘魚。”為了確保上班第一天就將特產分給同事,小湯春節放假一回到老家,便用快遞寄出了一批特產,“看到同事們吃得開心,辣得哇哇叫,我覺得我這特產沒白帶。”
兒科產科門診全是人
“消停”一周,醫院又要忙了——
“消停”了一周的醫院又迎來就診潮。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南京幾家大醫院探訪發現,兒科、產科門診出現了一個小高峰。
南京43路公交車,因為沿途經過市婦幼、省中和省人醫,被很多老病號稱為“看病線”。昨天一早,“寬松”了幾天的43路再次擁擠起來。早上9點半左右,車上站滿了去醫院看病的老人,記者在建鄴路站等車時,只能前門刷卡后門上。當車開到莫愁路站時,呼啦一下,車上的人下了一大半。到省中醫院和市婦幼看病的人都在這站下車了。司機告訴記者,等到了省人醫之后,還會有一大批人下車。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一進大廳,就感覺人潮涌動,服務臺工作人員忙個不停。“今天的人多到爆了,兒科、產科排隊的人都拐彎。很多孕婦都趕著節后上班第一天來建大卡。”一位工作人員說。截至昨天下午4點,南京市婦幼的門診量突破4000以上,略高于平時的高峰期。
昨天記者在省中醫院小兒眼科看到,下午剛剛過了掛號時間10分鐘,護士臺上已經堆滿了病歷,十幾個醫務人員忙個不停……“昨天的門診量超過200人,是平時的兩倍。”小兒眼科的一位專家說,家長們都趕在孩子上學之前給孩子配眼鏡。(郝多曾偲 王穎菲 項鳳華 張瑜 安瑩 馬紅 錢瑩 馮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