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錯綜復雜、增長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經濟形勢,走在打造經濟升級版路上的通化市上下團結一心抓落實,克難進取創佳績。據省統計局反饋信息顯示,2013年通化市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工業利潤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項指標增速名列全省第一。
一片耀眼的亮色,彰顯山城發展方式的轉變、發展質量的提升……
總量擴充——從招商引資到項目建設,增長勢頭強勁
2013年,通化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03.5 億元,增長12.4%,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固定資產投資800.8 億元,增長20.3%,增速列全省第二位。
“經濟總量小,盡快做大總量是第一位的任務,沒有一定的總量,經濟欠發展的地位永遠難以改變。” 是通化市決策層清醒的認識。于是,“抓項目、興產業、惠民生、促發展” 激起了全市上下孜孜以求、共謀振興的雄心。
少喊口號勿空談,多干實事求發展——山城的工作越來越務實。
在打造經濟升級版進程中,通化市級領導率先垂范,建立市級領導抓落實工作制度,“常委包片、副市長包線”模式形成長效機制。
抓住“總量不足”這個癥結,突出招商引資和大項目建設。重新制定實施了鼓勵投資若干規定,全年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2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4億美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36項。環球醫藥東北區采購平臺、宣捷醫用電子儀器、橡膠輪胎和威高、攀華、康恩貝等一批大項目和知名企業落戶山城。
在總投資30億元的四長醫藥工業園,記者看到規模恢弘的天實制藥項目已經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這里無論是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還是發展的氛圍,都是我們投資最欣慰的地方!”通化天實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東贊許地說道。
擴大總量的過程中,通化市注重結構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發展質量的提升。項目建設注重內涵式發展。圍繞醫藥、冶金、食品三大支柱產業,去年全市實施億元以上項目305項、10億元以上項目30項,新上項目數量占75%。
沿著醫藥產業鏈,總投資20億元的樺樹醫藥工業園、總投資6.1億元的通化生物科技園等重點項目如期推進,總投資4億元的人胰島素注射劑三期工程、總投資3.6億元的青山集團人參中試基地按期竣工……
投資拉動,一大批增量資產成為山城新的經濟增長點。
創新升級——從支柱產業到優勢產業,速度效益同步
2013年,通化市工業總產值1668.5億元,增長21.6%,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工業利潤76.2 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列全省第一;工業增加值432.2 億元,增長14.9%,增速列全省第二位。
近年來,通化市堅持在動態中調結構、在發展中促轉變的基本思路,在擴大經濟總量過程中,優化經濟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綜合競爭力。
去年末,通化醫藥高新區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獲批國家農業技術園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正如通化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俊清所言:“通化醫藥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不僅為通化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也必將為企業帶來新政策、新實惠,促進企業在更高的平臺上騰飛發展。”
創新驅動,是通化市打造經濟升級版不二的選擇。創建了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創新平臺體系。僅去年全市列入國家和省科技專項達70項,累計8個項目進入全省“雙十”工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30戶,24戶企業被認定為全省首批創新型科技企業,占全省的20.7%。
繼續深入推進產業躍升計劃。去年全市技改投資完成356億元,新產品實現產值19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535戶、凈增22戶。醫藥、食品、冶金支柱產業和機械制造、能源、建材、化工等優勢產業增速超過20%。37 戶醫藥企業通過新版GMP 改造,醫藥產業規模達到700 億元,同比凈增140 億元。通鋼1 號和2 號焦爐技術改造及高強度機械制造用鋼生產線建成投產。總投資15 億元的鴨綠江河谷葡萄酒文化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
老傳統不能丟,新產業加快上。綠色食品、保健品和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得以長足發展,總投資20億元的3000 噸玄武巖纖維、總投資1.5億元的60萬件剎車盤項目、總投資1.2 億元的10萬噸啤酒擴建等項目按期竣工投產,山城工業形成了后發優勢。
同時,實施超千萬元農業產業化項目20項,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64家,農產品加工量達到220萬噸。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增加到310種。國內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建成使用,康美人參產業園一期工程投產,9種人參產品列為長白山人參品牌,人參產業產值增長35.7%。農業產業化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全市農民人均收入超過萬元,達到10124元,增長13%。
民營經濟——從風生水起到陣陣春潮,呈現巨大洪流
2013年,通化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8.9 億元,增長14.6%,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地方級財政收入74 億元,增長14.8%,增速列全省第三位。
在新一輪的全民創業等五大工程建設過程中,通化市大力倡導全民創業,成立了領導小組,出臺了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50條,扶持、引導民營經濟大發展。市政府還清理規范性文件122件,取消、下放和暫停行政審批項目44項,行政審批時限壓縮68%。市政務服務大廳為全民創業提供一站式審批、一門式服務。
全市新建成了創業發展服務中心和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孵化基地、青年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為全民創業搭建新平臺。為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瓶頸”,市本級財政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爭取省農聯社85億元民營企業信貸額度等。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比上年增加80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增長20%。同時,積極輔導通化化工等7戶企業分別在上海股交中心和香港OTC市場掛牌融資,支持通葡股份、通化金馬完成定向增發,發展小額貸款公司66家。發展培育了青山集團、康元生物等一大批有市場、有品牌、有競爭力的“小巨人”。
去年,通化市民營經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39.2億元、實繳稅金77億元,分別增長20.3%、16.1%,“三上”企業達到1157戶,占據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社會消費的重要支撐、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陣陣春潮涌,揚帆逐浪高。站在新起點,拭目以待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通化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