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發現創業三大障礙:審批手續繁瑣、地方政策缺乏支持、辦公室租金太貴
在10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新的公司注冊資本制度的出爐被廣泛視為進一步激活經濟的重大制度紅利,尤其是新政中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500萬元的規定,將有效減輕創業負擔。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手機騰訊網進行的一項調查(88829人參與)顯示,59.9%的受訪者認為,注冊資金門檻的降低,會鼓勵更多人創業。77.3%的受訪者自己就愿意嘗試創業。92.4%的受訪者之前就有創業的想法。
注冊門檻降低會給高新技術行業和服務業帶來更多機會
“要是這個政策早點出來就好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研一學生劉濟帆在今年年初,和同學嘗試開了一家真人密室逃脫游戲店。今年9月第二家分店開業時,團隊著手注冊成立相應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但注冊資金成了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文化類公司注冊,低的話就有3萬元和10萬元兩個檔,最后還是找家里親戚借了錢,大家少則5000元、多則10000元湊出來才完成了注冊。”
“新規定給高新技術行業以及服務業帶來的好處最為明顯。”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王叢虎說,因為高技術人才在高科技領域創業時的技術資源一般很豐富,但固定資產較少,因此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抵押貸款。相比制造業等實體性的行業,注冊門檻降低會給高新技術行業和服務業帶來更多的機會。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劉濤雄認為,減少注冊資本尤其“有利于草根創業者和小企業的創業發展”。新政策對于整個經濟向創新型發展也有一定益處,因為創新可能來自于兩類:一類是已經存在于市場的企業進行創新;另一類就是新的創業者進入市場。“新的企業或個體的創新性產品和想法進入市場,就像鯰魚一樣,對于已經在市場上的企業來說是一種壓力和動力。它們被擠壓、逼迫著活躍起來,對整個創新機制就會產生很大影響。”
受訪者認為,向市場放權是個信號,不僅會“激發年輕人的創業激情”(30.0%),也意味著“行政審批減少”(20.0%),使得“小額資本也能有大作為”(17.0)。另外,也將“促進創新性產業發展”(15.9%)和“破除壟斷、激活民間資本”(14.5%)。
“對于剛創業的小企業來說,稅費才是最大的負擔”
對于北京某教育創業團隊成員鄭澤新(化名)來說,注冊資金并不算創業的一個高門檻。他覺得如果想法受到投資公司青睞,錢不是大問題,但公司注冊手續的繁瑣程度遠遠超乎他的意料,最后只得找了一家登記注冊代理事務所代辦。即便如此,全部手續走下來也用了近兩個月,“不知道新政策下會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我也擔心一些事后審查手續會抵消‘寬進門’的效果。”
在周圍同學眼中,劉濟帆已經是個“小老板”,然而“老板”也有自己的無奈,“對于剛創業的小企業來說,稅費才是最大的負擔”。他公司的兩家店營業額加起來大概4萬~5萬元一個月,房租每間約1萬元,人工費用1萬多元,所以凈收益也就1萬~2萬元,而稅費每月就要3000~4000元。劉濟帆感慨,“這6000多元盈余拿到手里‘掰成八瓣’來維持運營都覺得不夠,怎么再投入擴張?”
調查顯示,審批手續繁瑣(29.3%)、地方政策缺乏支持(13.1%)和辦公室租金太貴(13.0%)是目前受訪者認為阻礙自己和周圍人創業的主要因素。而 “公司注冊門檻太高”(12.4%)、“沒有好點子”(11.8%)、“缺乏經驗”(6.9%)、“對政策法規不熟”(6.1%)、“不懂公司運營”(4.8%)等,也影響了他們的創業熱情。
王叢虎認為,新的改革措施會促進市場主體增多,但也會給投機鉆營者提供便利,造成良莠不齊。因此,政府首先應該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消費者也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否則將導致消費者對市場主體可靠性、經營能力和品格的懷疑進一步加劇,這反而對創業者是沉重的打擊。
其次,對于一些創業者面臨的困境,政府可以向一些我國急需產品和服務領域的創業公司,提供財政補貼或者稅收優惠,甚至政府購買的方式予以扶持。“美國硅谷和日本高新技術創新的初期,都是政府直接購買創新產品。這樣,這些搞技術的人就不用跑銷售,安心創業。”
另外,要在法律上給予創業者足夠的保障。即通過完善《企業法》,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和促進合理合法的競爭。“一方面為經營主體提供心理約束,另一方面也讓創業者意識到,只要誠信經營,即使權益受到侵害,也不會有后顧之憂。”王叢虎說。
鼓勵創業應該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等良好環境
調查發現,36.4%的受訪者稱,身邊有不少白領為了自己的“創業夢”,平時下班后會去擺攤。
在廣西某房地產公司工作的張年輝(化名)經常下班后到廣場上擺攤,“賣過手機殼、玩具和拖鞋等,收入還行。”他覺得身為工薪白領,時間和資金才是擋在創業路上的最大障礙。“注冊資金對于創業來說倒是不難,關鍵是缺少投入資金,想想租金和人員工資就頭疼。打工族很少有魄力能放棄現在的工作,而一邊上班一邊創業更不可能。”
鄭澤新向記者表達了一種“創業容易守成難”的擔憂。在他看來,目前企業新規放松了基本限定還不夠,保護創業者的權益才更事關小企業生存。“很多年輕人創業有新想法新技術,但是一走向市場,創意和技術壁壘很容易被大公司抄襲和打破。在大公司豐富的資源面前,小公司只能‘束手就擒’”。他希望政策的“步子能邁得再大一點”,尤其應該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劉濤雄認為,進一步鼓勵創業創新,需要深化金融體系和市場的建設。能否鼓勵優秀的創業者脫穎而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創新機會能否變成產業,需要資本的跟進。而能否讓資源發現優秀創業者,發現高質量的創新機會,則要看整個社會的相關制度和創新體系的配合程度,“鼓勵創業者不斷涌現新想法新技術,才是整個國家創新的源頭。”
王叢虎指出,政府應主導建立良好的創業環境鼓勵更多人參與創業,比如讓企業信息公開透明,尤其是運營情況和信譽程度透明。民眾了解途徑增多,配合執法部門的嚴格執法,才會增加對市場主體誠信的信心。
調查中,受訪者普遍提出,要扶持創業還應給予更多支持。“減免創業初期稅費負擔”(32.1%)、“鼓勵民間資本小額貸款”(20.8%)和“精簡監管程序真正放權”(14.9%)的呼聲最高。不僅如此,“政府給予更多政策支持”(13.0%)、“提供更多創業實踐機會”(8.2%)等也被視為重要的改革期待。記者孫震 實習生 倘凌越 吳林峰
(調查合作伙伴:手機騰訊網《立場》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