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繪
網上購物,已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雙十一網購,人們的消費熱情和消費力超乎想象。可是眾多電商令人眼花繚亂的促銷宣傳,也經常讓消費者一頭霧水。拉動消費,不光需要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更需要規范的購物環境和商家的誠信服務。
價格:虛實之間藏貓膩
在選購商品時應進行充分對比,時刻擦亮眼睛,切勿“聽信”電商網站上的“一面之詞”
“本以為自己撿到了大便宜,沒想到還是被忽悠了。”浙江杭州的消費者吳女士向記者反映,上個月她網購了一件五折優惠的某品牌運動服,豈料收到衣服后,吊牌上標注的價格比網站上公布的價格低了200多元。吳女士對自己這次超值的購物表示很懷疑。
“‘買的不如賣的精’,網上購物貓膩太多了,以后還是去大商場保險。”吳女士無奈嘆息道。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國內電子商務服務企業達38780家,同比增長8%。據商務部統計,2011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5.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2%,相當于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2.5%。但總體上看,目前電商尚處于不成熟階段。
在電商網站名目繁多的促銷大比拼和頻繁的價格戰中,先漲后降、高標低折、虛構原價等花樣層出不窮,價格虛虛實實如霧里看花,讓不少消費者大呼“上當”,一些狂轟濫炸的促銷優惠名不副實。
從8月中旬開始,京東、蘇寧和國美在大家電領域聲勢浩大的價格“三國殺”就被稱作是一場經過彩排、吆喝的“電商大戰”,降價促銷實則暗藏貓膩。
據一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此輪價格戰前夕,京東商城大家電品類商品中有近50件悄然提價,蘇寧、國美等商家的商品價格“水分”也不少。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荊林波認為,一淘比價揭示了本次價格戰“先提價、再降價和缺貨顯示”的潛規則,促銷中消費者并沒有得到多少實惠。
9月初,國家發改委分別調查京東、蘇寧、國美,初步認定價格戰中有電商促銷宣傳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
荊林波認為,花樣百出的虛假價格促銷,從短期看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長此以往不僅將使電商企業陷入畸形拼價的惡性競爭,而且有損消費者網絡購物的信心,對電子商務市場的商業環境和商業信譽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他建議,在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的同時還需要中介組織,特別是消協、電子商務協會加強監管和行業自律,共同推進我國網絡消費環境的改善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