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CPI上漲3.4%,較3月有所回落。從CPI數字看,困擾國人的高通脹問題似乎已經遠去。但是,仍有不少民眾反映CPI表現與自身感受不一致。對此,有分析認為,收入差距擴大與普通勞動者工資漲幅過慢是導致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
CPI漲幅回落 多數居民仍感物價高
2012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4%,較3月3.6%的漲幅有所回落,實際利率也再次“轉正”。
CPI下降的同時,市場上一些常見產品價格則持續上漲。今年1季度,先是出現了10元兩根的“蔥擊波”;近日,山東、江蘇等地又出現了大白菜趕超肉價的現象,根據國家統計局對50個城市食品價格的調查,大白菜的平均價格從3月下旬的每公斤2.72元持續上漲到4月下旬的3.38元,漲幅突出。
經歷過高通脹時代“蒜你狠”、“豆你玩”之后,百姓不免對部分農產品的價格暴漲感受深刻。除食品外,當前進行的水、電、油、氣等公共產品價格改革也牽動著百姓的神經。甚至有媒體報道,銀行員年薪20萬仍哭窮,抱怨生活壓力大,慨嘆自己“生活在底層”。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2年第1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62.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采訪時也表示,從自身的感受來看,物價并沒有降下來。現在的價格水平是基本穩定,或者說是穩中上行的狀況。
收入差距大工資增長緩慢是主因
很多人的感受常常會和CPI表現不一致。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近些年來確實物價上漲比較快,人們的工資雖在增長,但是跟物價比,特別是跟某些行業某些部門人員工資增長過快的速度比,普通職工的工資增長速度明顯偏慢。
新華經參仕邦人力資源研究院發布的人力資源指數分析報告指出,以2010年1月為基期,通過將2011年6月的數據與全部15個城市四個行業2010年1月的數據作對比發現,扣除物價因素后,普通勞動者的實際工資僅增長1%,與2010年6月相比,實際工資下降了5%。這表明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增幅沒有“跑贏”物價增幅,實際收入同比在下降。
也有分析認為,隨著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不同收入階層的人對物價上漲的承受能力也有較大差異。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電氣等生活必需品上,而當食品類、居住類價格漲幅較高時,低收入家庭會感到物價高漲,生活壓力增加。對高收入人群來說,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小,而他們購買的轎車、手機、電腦、液晶電視等價格又多為降價趨勢,因而對價格上漲就沒有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強。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企業雇傭的勞動力占從業人員的比例高達62%,其中,人均工資前三位的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其他聯營企業雇傭勞動力只占企業雇傭勞動力的3.78%。超六成勞動力受雇于私營或個體企業,屬于低收入群體。這一群體對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也更為敏感。
此外,統計指標與居民實際感受也存在偏差。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此前對媒體表示,CPI反映的是眾多商品和服務在一段時間內的價格變動狀況,而市民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往往是對單一商品某個時點價格變化。此外,價格指數的漲幅很大,并不意味著絕對價格高,比如豬肉由10元漲至20元,漲幅100%,而由15元漲至20元,漲幅只有33.3%,兩者漲幅不同,但漲后價格是一樣的。
專家呼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盡快出臺
譚雅玲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專訪時表示,我們的通脹環境越來越復雜,政策如何對應很關鍵。中國的通脹和世界的通脹不一樣。比如跟美國、跟歐洲、跟日本,及周邊發達國家,通脹的組合形式是不一樣的。另外,價格改革不是關鍵,而是體制效益和結構配置的不好,用價格解決體制行業的問題只是想象力。
有專家認為,4月份的工業增速還是處于比較疲弱的狀況。出口增速的回落,有些超出市場預期。應當說,4月份中國經濟還處在尋找底部的過程中,很難說已經成功探底或企穩反彈。隨著刺激消費政策的退出,以及經濟增速的回落,居民消費自然會出現放緩。但中國消費的潛力是巨大的,要從根本上提振消費,要靠收入分配改革,以及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希望收入分配改革的總體方案能夠盡快出臺,盡快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降低他們的負擔,這是長久之策。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丁茂戰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時指出,中國今后將長期處于溫和通脹狀態。國人要做好心理準備,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政府需從根本上解決中低階層的收入問題,要保證百姓收入增長幅度超過通脹帶來的貨幣貶值幅度。
相關新聞:
央行表示物價形勢仍存不確定性
4月CPI數據發布 專家稱物價上漲壓力依存
中國物價漲幅可能將下降 成本壓力或成CPI推手
廣東省菜價近期持續走高 省物價局出手干預
專家預計年內中國物價漲幅下降 成本壓力或成CPI推手
貴州將通過保供應、減環節、強監管等八舉措穩控物價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