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進出口"雙降" 商務部正研究"保穩"對策
1月份我國進口和出口同時出現下滑,這可能是金融危機以來,單月外貿表現最差的一次。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這可能有兩個因素:一是1月份元旦和春節長假的假日效應影響;二是與當前外貿發展的內外環境趨緊特別是國外需求下降有關。
沈丹陽說,按照以往的規律,由于春節因素,外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外貿企業的操作情況一般是節前趕出口,節后進口才到貨。另外,今年1月份法定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同期少了4天,因此,當月同比數據并不能說明外貿發展走勢。據海關總署調整后測算,海關總署根據節假日變化情況做了一個調整測算,1月份進出口增長6.2%,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1.5%。按經過季節調整后數據分析,盡管進出口都還有一定的增長,但是增幅仍然延續前幾個月的下降勢頭。
關于一季度的外貿形勢,他表示,由于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們進出口面臨的外部環境趨緊,總體看形勢仍然比較嚴峻。出口增長乏力,主要還是美歐日等我國主要貿易伙伴經濟增長乏力,消費需求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進口需求下滑,特別是消費類產品的需求下滑。比如,歐盟是我第一大出口市場,占我國出口市場將近1/6,但是去年對歐盟出口增幅低于平均增幅近6個百分點,今年1月份對歐盟出口繼續下降,達到3.2%。這明顯拉了整個出口的后腿。從進口看,因為國內外需求放緩,美歐對我國仍然實施出口管制等原因,擴大進口也面臨著比較大的制約。所以,從以上數據來看,外貿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但我們不能僅憑這一個月的數據斷定所謂的轉折點已經到來,或者全年外貿增長將會出現持續下降趨勢。
他說,商務部將進一步加強外貿運行,特別是優勢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情況的監測預警,分行業、分商品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為外貿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與此同時,要引導、幫助企業順勢而為,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進出口結構,為外貿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沈丹陽特別提醒大家關注一個情況。今年1月份,盡管存在剛才講的不利因素,一些地區、省份的出口仍然出現了較快的增長,其中比較多的是中西部地區,同時沿海地區也有幾個省的出口出現了增長,比如,福建省是少數幾個進出口都保持正增長的省份。這與福建省外經貿部門去年下半年以來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促進措施有關,包括支持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大家都知道,泉州、靖江一帶傳統的產品,比如鞋、服裝、箱包等,從原來簡單的自行加工貿易、低端產品變為生產自主產品、一般貿易,這類產品出口的增幅很大。這些措施提升了傳統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使得出口仍然保持比較強的競爭力。
談到進出口“雙降”不穩定的因素增加,大家會關注商務部最近是否在研究采取一些政策措施,特別是穩出口措施。沈丹陽告訴大家,這個回答是肯定的。他說,最近國務院領導和商務部對1月份出現的進出口情況高度關注,上周商務部陳德銘部長專門到安徽調研,聽取外貿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并且最近陳德銘部長多次表示將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商務部準備在下周,即2月20—21日在江西召開全國進出口工作會議,研究部署下一步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工作。目前,商務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具體的政策措施,從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減輕企業的負擔、幫助企業應對貿易摩擦、完善出口信用風險保障機制以及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等多個方面,支持企業渡過難關。與此同時,商務部還會繼續堅持積極擴大進口的政策,努力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