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到國際,
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場
和許有杰一樣,張向程也慶幸著自己當初的職業選擇,他所供職的海興集團,6年前還是一個年產值僅1億元左右、在業內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如今卻成長為在伊朗、印度尼西亞等5個國家擁有海外工廠的企業,產品已銷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將超10億元。
像海興這樣的企業,目前在中國已有1.3萬多家,分布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已遍及各行業。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占全球當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傳統對外投資大國。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在贊比亞投資建設銅冶煉廠、中興通訊在巴西設工業園……目前,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比例則從上世紀90年代的18∶1,上升至2010年的不到2∶1。“中國資本”正躍居為全球投資領域引人矚目的力量。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中獲益的,不只是中國企業,東道國也從中獲益匪淺。
海興集團利用自己的核心技術雇當地人生產。例如,在伊朗建有3條生產線,每條線有六七十人,全部都雇本地人。2008-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的籠罩下,在非洲投資的中國有色集團切實履行鄭重承諾,所屬的非洲企業“沒有裁減一名員工、沒有減少一分投資、沒有減少一噸產量。”
據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對外投資的境外企業納稅已達117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78萬人。
“走出去”的過程中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非洲,中國有色集團主動投身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公益事業約1000萬美元,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約1億美元。
我國現有的對外投資存量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距離。在商務部副部長王超看來,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仍會進一步發展,中國企業將會逐漸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產體系,打造完整的全球產業鏈。
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則表示,預計中國將在未來10年成為資本的凈輸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