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落的山體沖毀了道路,為避開險區,當地群眾從對面山上繞行。
11月13日,秭歸屈原鎮七里峽南岸的一處古崩塌體變形加劇。崩塌的山石掩埋了久負盛名的“屈原八景”之一“回龍鎖水”,徹底摧毀近百米公路,致其完全阻斷,當地近萬群眾出行不便。
11月13日降雨后,秭歸屈原鎮七里峽南岸的一處古崩塌體變形加劇。崩塌的山石掩埋了久負盛名的“屈原八景”之一“回龍鎖水”,徹底摧毀近百米公路,致其完全阻斷,當地近萬群眾出行不便。
昨日下午,宜昌市國土資源局有關專家專程趕赴現場實地勘察。目前,崩塌體最前端已延伸至七里峽河心處。
目擊
不時有塊石向下崩滑
該崩塌堆積體位于七里峽南岸屈原鎮屈原村2組,早在1904年就出現滑落趨勢,最近活動加劇。
11月15日上午9時許,本報記者接到當地群眾反映情況后,第一時間反饋給秭歸縣國土資源局,此時該局已接到屈原鎮關于該崩塌體變形險情的報告,并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展開調查。在屈原鎮黨委書記、鎮長郭清軍帶領下,本報三名記者一路翻山越嶺,于下午4時許抵達崩塌現場。
各路人馬已在此集結:有的設置警示標志并封閉了公路,安排專人值守,禁止行人和車輛進入險區;有的駐點監測,做好監測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有的進入附近村民家中,實施緊急撤離安置……我們冒雨攀上對面山巖,那里有一個臨時瞭望哨,可以看到崩塌堆積體全貌,工作人員正在緊急商量對策。
據目測,崩塌體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50—220米,呈橢圓狀,體積約100萬立方米,沿七里峽公路出現一系列縱向裂縫。崩塌體物質成份以灰巖為主,夾少量砂巖碎屑,多呈棱角狀。崩塌體中部高程約260米處,一根電線桿歪斜。我們在現場時,不時有塊石突然向下崩滑,發出聲震耳鼓的轟響,讓人心驚肉跳。
痛心
“回龍鎖水”不復存在
崩塌體的正下方,正是屈原八景之一的“回龍鎖水”。被傾瀉而下的山石掩埋后,屹立七里峽中的“雷劈石”不知所蹤,“回龍鎖水”景致不復存在。
相傳屈原被疏,回到故鄉樂平里(屈原村古名)躬耕玉米田。不久,秦國揮師攻打楚國,楚王急忙派人召見屈原。就在屈原返朝時,天空突然雷鳴電閃,大雨傾盆,轟然一聲巨響,樂平里出口處萬丈高的巖壁,一塊飛石從空而降,橫亙于河中心。鄉親們目睹這一情景,都說這是蒼天有眼,不讓屈原再受奸佞迫害。但屈原愛國心切,決意返回。這時天空又響起幾聲巨雷,把阻河處劈開一道口子,屈原這才揮淚告別家鄉人民,向郢都進發。
由此,“回龍鎖水”便成了樂平里“屈原八景”之一。另外“七景”還有:讀書洞、照面井、玉米田、擂鼓臺、滴簾珍珠、伏虎降鐘、響鼓巖等。“屈原八景”從此少“一景”,讓當地人痛心不已。
影響
近萬群眾出行不便
多年前,屈原村2組村民王德乾、王德龍兩兄弟在崩塌體上開荒,種植了近千株柑橘樹,當時并不知道那里是古崩塌體。很快,這些柑橘樹成為他們各自家庭一筆重要的經濟收入。“一年要賣萬把斤柑橘,變成現錢補貼家用。”眼看著果實就要熟了,他們卻不敢上去采摘。
事實上,受損的還不止王德乾、王德龍兄弟倆。
更為重要的影響是,通往外界的快捷通道——屈峽公路已經完全阻斷,當地近萬群眾出行不便。沿著七里峽往里走,大山合圍的幾個村子盛產柑橘,此次山體崩塌造成的直接影響是,數百萬斤柑橘不得不繞道運出。
村民徐宗祥介紹,11月14日晚上崩塌最為嚴重,“像打雷一樣,一夜沒有睡。”他說,早上起來后,才發現崩塌體下的公路不見了,“走出大山,要么翻過九嶺頭從青灘過渡,要么繞道興山建陽坪,非常不方便。”
預測
有可能形成堰塞湖
據秭歸縣國土資源局提交的調查報告,該崩塌體變形發生的原因,初步認為有幾個方面:一是松散堆積的崩塌體為變形提供了物質基礎;二是崩塌體前緣坡度較大,局部大于50°,為崩塌體變形提供了臨空面;三是近期降雨使崩塌體處于飽水狀態,增加了坡體重量,誘發了坡體變形。
據專家預測,目前該崩塌體正處于整體加速變形之中,短期內,極有可能發生劇烈滑移,從而摧毀屈峽公路七里峽段200—300米,并堵塞七里峽河道,從而形成堰塞湖。
記者注意到,現在是枯水期,大部分河水被引進渠道發電,河道基本處于干涸狀態,“要趕在雨季來臨前將堵塞河道的崩塌體清理完畢。”當地一位負責人說。
來源:三峽晚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