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大省河南,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機合作社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功能定位也從最初的“服務農業”向“經營農業”悄然轉變。在家庭承包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成為農業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
把家里的15畝耕地交給合作社“托管”后,武陟縣農民原小莊一身輕松。他說:“兩個孩子都在外打工,不愿回家種地。我都快60歲了,精力越來越不濟。‘帶地入社’后,每畝地每年交330元服務費,從種到收,合作社全管了。抽出了身,我在村里開了個手機店。”
為原小莊“托管”土地的是當地的三陽村鴻運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原勝利介紹,目前合作社經營土地1.3萬多畝,其中“托管”1.1萬畝,直接流轉土地2600多畝,年純收入近200萬元。
“合作社下設農機部、農資部、植保部、加油站、土地流轉部、信貸擔保部、培訓部,覆蓋糧食生產‘全鏈條’。”原勝利說,“從單純提供農機服務轉向‘經營農業’后,合作社畝產增10%,投資省10%,這一增一減,就是我們賺的錢。”
河南省農機局統計,目前該省注冊登記的農機合作社達到4776個,比2007年底增長8.5倍,穩居全國首位。全省農機合作社數量約占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總數的一半左右,較全國平均水平高32%。農機合作社年均作業面積超過5000萬畝,參與土地流轉面積483.6萬畝、土地托管面積832萬畝,訂單作業面積3061萬畝。
河南省農機局局長張開倫表示,當前全省農機合作社正由數量擴張向效益提升方向轉變,由勞動聯合向土地、資本聯合轉變,由單純提供服務向農業經營轉變。
“河南省常年外出務工人數在2000萬之多,在此情況下,全省糧食生產仍然實現‘九連增’,農機合作社的作用不可替代。”張開倫說,“從長遠看,農機合作社將日益成為土地流轉的新主力、集成應用農業技術的新載體、現代農業經營的新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