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而看過北京時間6月29日凌晨結束的2012年歐錦賽意大利與德國的半決賽,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憑借堪稱藝術的防守,意大利就能不斷取得勝利。
德國與意大利的半決賽對決中,在意大利前鋒巴洛特利完成了他強勁有力的第二粒進球后,現場轉播鏡頭敏銳捕捉到了一位德國女球迷潸然淚下的情景。的確,伴隨著德國隊本屆賽事的高歌猛進,德國球迷可以說是最為幸福和快樂的球迷群體之一。而反觀意大利,一路走來一如繼往磕磕絆絆,保持了參加大賽的“慢熱”傳統,卻在半決賽爆發。1:2的比分,延續了德國隊在世界大賽決賽圈中“逢意不勝”的紀錄,也造就了德國球迷的傷心時刻。
本場比賽中,意大利隊用無懈可擊的防守令德國隊無計可施。如果不是迪納塔萊等人多次錯失單刀球機會,比分將更令德國人難堪。面對意大利隊的“混凝土防線”,“德國戰車”全場比賽中機會寥寥無幾。更為重要的是,意大利的嚴密防守體系,讓德國隊的年輕人們失去了前幾場比賽中對比賽的掌控能力。比賽的勝負手,在于意大利隊打出了自己的風格,而德國人則迷失了自我,從而使得“藍衣軍團”再次成為最后的勝者。
縱觀本屆歐錦賽,進入四強的球隊都有著自己的鮮明風格。世界冠軍西班牙隊崇尚藝術足球,善于用水銀瀉地般的進攻和神來一筆的傳球擊敗對手;葡萄牙隊憑借的是犀利的邊鋒突破和勇往直前的激情與活力。而另一場半決賽的對手德國隊和意大利隊,前者有著嚴謹與簡潔結合的戰術風格,以及高快結合的立體式打法;后者則立足于讓對手窒息的防守技戰術體系,并配之以一劍封喉的快速反擊。
作為世界足壇的傳統強隊,意大利隊一直以防守見長,并將防守演繹成了一種藝術,可以說防守意識已經融入每一代意大利球員的血液之中。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身為中場球員的德羅西,這次客串中衛時表現也可圈可點。而在歐錦賽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手的致命傳球和突破屢屢被意大利球員在最后一刻恰到好處地一腳破壞,而無論對手如何精準跑位和穿插,其周圍都會有意大利球員亦步亦趨的身影。意大利與西班牙的首場比賽中,西班牙球員伊涅斯塔帶球時遭遇五名意大利球員“圍攻”的場面,在一度成為新的網絡“熱圖”的同時,也是對意大利隊緊逼式防守態勢的最形象詮釋。即使對手突破了層層防守,依然要面對意大利隊的世界級門將布馮,他的高接低擋力保意大利隊的球門不會被輕易攻陷。
當然,依靠單純防守并不能確保意大利走向勝利。我們看到,本屆賽事意大利隊的真正核心是皮爾洛,他和多次做出世界級撲救的布馮一樣,都是眼下這支意大利隊的現象級球員。依靠皮爾洛在中場的精心調度,意大利隊才能將密集防守切換成有效進攻,而他從容不迫的場上氣度更是整支意大利隊的定心丸。與英格蘭隊的點球大戰中,面對前一位隊友射失的不利局面,皮爾洛用一粒“勺子”點球穩住了軍心,并使得場上局勢發生了有利于意大利隊的微妙變化。從“金童”羅西,到“憂郁王子”巴喬,再到現在的皮爾洛和布馮,意大利持續涌現著“定海神針”式的核心球員,并引領著意大利隊不斷前行。
分析意大利和德國等強隊的取勝之道,其要義就是堅持自己的打法和風格,并用一代又一代球員薪火相傳的方式讓這種風格延續下去。而在固守傳統的同時,傳統強隊也在不斷與時俱進磨礪和改進著自己的打法,這一點從德國隊在本屆賽事中讓人耳目一新的表現可見一斑,年輕的“德國戰車”配上日漸細膩的技術和精細的傳切配合后更加令人生畏。
意大利的成功,或許可以給正處于低谷中的中國足球帶來啟示。多年來,國足一直沒有形成自己獨有風格與打法,從而導致戰績乏善可陳。從早期的學藝巴西,到后來各種風格的國家隊主教練走馬燈般執教,國足的戰術打法一直凌亂多變。而反觀我們的近鄰日本,則依靠堅持不懈的技術型打法已經悄悄躋身世界級強隊行列。或許,盡快找到并確定適合自己的戰術風格和打法并一以貫之,是中國足球走出低谷的不二良方,也是我們“隔岸觀火”歐錦賽所能得出的有益結論之一。
來源:新華網(記者 石志勇)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