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英法爭奪最糟游客“桂冠”
通過一些文學作品的渲染,在世人眼中,英國人是紳士風度的代名詞,法國人則很浪漫。可惜,他們自己并不這么認為。2013年11月3日,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所”(CSIS)和國際關系類期刊《外交政策》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英國和法國爭奪“最糟游客”桂冠》的文章。
文章稱,全球最大的在線旅游公司“Expedia”公司對4500名賓館從業人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歐洲之內旅行時,英國游客表現最糟。在全世界旅行時,法國游客表現最差。有意思的是,上述兩國的媒體在報道這一調查結果時,都表現出很強的自我批評精神。
英國《每日郵報》稱:“旅游被認為可以開闊心胸。但是,對于很多不列顛人來說,出國仍意味著是一個證明其他國家的旅游者不如我們粗魯的機會。”的確,有的英國人在國外旅游時表現不佳,記得幾年前筆者在當兼職英語導游時,曾看到某個著名的英國交響樂團演出后在酒店大堂里喝酒到深夜,大吵大鬧,吐得一塌糊涂的場景。在筆者接觸的英國游客中,還常聽見對早餐的抱怨,他們似乎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吃同樣的英式早餐。
英國“新聞聯合社(Press Association)”把日本人稱為世界最好的游客,美國人則和瑞典人一起并列世界好游客的第八名。英國廣播公司(BBC)則直截了當地取笑法國人:“法國游客是世界上最糟的,很小氣、粗魯,語言能力很差。”
法新社(AFP)相關文章的標題則是《粗魯的法國人是世界最糟的游客》,在批評法國人的同時,文章稱贊日本人“干干凈凈、安安靜靜、有禮貌不抱怨”。著名的法國日報《費加羅報》稱,報紙收到了讀者的很多評論,這些讀者對于法國“贏得”最糟糕的游客的“桂冠”,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一位讀者寫道:“幸運的是,只有50%的法國人去度假,否則結果會更有戲劇性。”另外,很多讀者也認為,巴黎人比較粗魯,法國其他地區的人則不那么令人討厭。
日本游客從不受歡迎到受歡迎
近年來,中國游客頻頻遭到批評,除了某些中國游客的行為確實需要改進之外,也有外國人特別是歐美人,對于大量中國人涌入的不習慣所致。筆者的一位日本外交官朋友說,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人也對成群結隊、到處拍照的日本游客感到不習慣。確實,在1953年奧黛麗·赫本出演的著名電影《羅馬假日》中,羅馬各個景點的游客多是白種人,罕見有色人種的面孔。
今天,歐美人已經習慣了日本人,開始稱贊日本人有禮貌,但他們還沒習慣過去被認為是窮人的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游客。現在,幾乎歐美每個稍有名氣的景點,都有中國人和印度人的身影。今年10月,美國政府因債務上限問題而“關門”,很多著名景點和國家公園關閉,讓遠渡重洋慕名而來的很多中國游客大失所望。
國際旅游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碰撞,今年10月1日,中國的第一部《旅游法》全面實施,《旅游法》明確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世界旅游組織也正在推進“全球旅游業道德準則”,希望讓旅游業對社會經濟的好處最大化,壞處最小化,讓其有利于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相信隨著中國游客國際旅游經驗的增多和中國社會本身的進步,以及其他國家人們對中國人的逐步適應,中國游客的形象和聲譽會逐步改善。(《環境與生活》雜志供稿,記者孫力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