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神舟十號飛船、長征二號F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這標志著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進入最后準備階段。當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我國將于6月中旬擇機發射神舟十號飛船,3名航天員將再次訪問天宮一號。
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轉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建設階段的“收官之作”。與神舟九號相比,它執行的任務有何特別之處?又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階段任務的實施起到怎樣的承上啟下作用?昨天,本報記者走訪了上??臻g推進研究所幾位專家。
神十增加“繞飛”任務
與神舟九號執行的任務相比,神舟十號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繞飛”任務,也就是神舟十號飛船計劃將繞著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進行繞飛。
上??臻g推進研究所顧問、老一輩航天人韓宏印介紹,我國航天工程第三階段任務,是要發射大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空間站的“體格”相當大,不可能把它一次從地面上發射到太空,必須一個艙一個艙地發射上去,核心艙先發射到太空,之后是實驗艙一和實驗艙二,它們被發射到太空后,與核心艙對接。核心艙上還有兩個對接口,用于與載人飛船和運輸飛船對接。
“這些艙在太空中對接,不是‘串糖葫蘆’。”韓宏印說,對接口有直線上的,也有軸線上的,所以這次神舟十號要演練繞飛,從側面和后面演練對接,為三期工程打下基礎。
表面上看,神舟九號與十號執行的任務差不多,但神舟十號的重點轉向對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驗證和應用,相當于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要進入定型階段,為以后開始空間實驗室的研究和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一個天地往返的運輸系統。
首次“應用性飛行”
上??臻g推進研究所副所長魏青介紹,以前的航天飛行,包括載人航天飛行,都叫做實驗性飛行,這次主要是應用性飛行,主要有兩部分應用,一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開始一系列的應用科學實驗工作,二是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
韓宏印說,神舟九號是突破關鍵技術,神舟十號則是將其擴展,進行應用性的試用,為載人航天工程第三階段打下基礎。
新女航天員王亞平候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透露,來自山東煙臺的王亞平是當前唯一參加選拔訓練的女航天員。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原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啟說:“如果到時候身體狀況允許的話,王亞平很有可能將乘坐神舟十號進入太空。”
去年神九發射時,王亞平曾和劉洋一起進入備選名單。她17歲參加空軍招飛選拔,成為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能飛4種機型,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云減雨等重大任務。2009年5月通過層層嚴格選拔,王亞平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神舟九號任務備份乘組成員。
此外,神舟九號的3位航天員均未參加神十乘組的選拔。
“太空廚房”全面升級
中國航天科工四院型號總設計師胡勝云介紹,此次針對神舟十號任務,科研人員對“太空空調”和“太空廚房”進一步升級,力求可靠性更高,功能更多,舒適度更好。
他說,盡管與地面上的空調和加熱爐功能相似,但“太空空調”和“太空廚房”面對的是太空極為苛刻的環境條件,首先要進飛船,體積和重量必須嚴格控制;其次,太空失重狀態,和地面截然不同,如果產品制造出現偏差,有可能出現想關關不上,想開開不了,不想開卻開了的情況;再次,對系統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否則不僅維修難,還會威脅航天器和航天員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