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缺口、提標、"雙軌制"--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回應三大焦點問題
老有所養是近年來兩會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養老金有沒有缺口,如何實現保值增值,退休金增長機制如何建立,“雙軌制”怎樣解決?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
養老金當期無缺口 未來壓力大
由于觀察口徑不同,養老金的缺口問題一直存在爭議,計算結果相差很大,讓人莫衷一是。
“2012年,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97萬億元,支出1.55萬億元,當期結余4191億元,累計結余2.37萬億元。”胡曉義說,“在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支持下,總體上說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大于支出,當期不存在基金缺口問題。”
然而,當期沒有缺口并不代表將來不會出現缺口。胡曉義坦言,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提高——領錢的人相對增多,繳費的人相對減少——基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著手解決,采取措施延緩缺口的出現,甚至彌補上這個缺口,平穩度過這個風險期。”這位副部長說。
“首先是要擴大覆蓋面,因為我國還有相當多的中青年人沒有參保。”胡曉義說,“大家都來參保,撫養比就會降低,而參保者本身未來也有了一份保障,一舉兩得。”
“第二是要加大財政投入。”胡曉義說,“各級財政投入從1998年開始第一筆20億元,到今年已經增加到2000多億元,增長了一百多倍。”
他強調,除此之外,還要開辟新的資金渠道,例如將國有資產的增值部分、國有土地出讓金等納入。
“同時,從2000年開始,中央已經在安排戰略性的儲備,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目前已達近一萬億元的規模,這為將來應對老齡化高峰又提供了一個蓄水池。”胡曉義說。
關于基金的保值增值,胡曉義介紹,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和企業年金已經通過市場化運營來實現保值增值,而且效果還都不錯。
“它們的運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胡曉義說,“2.37萬億元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以吸取這些經驗,在安排了現有的支付部分外,可以通過市場化的運作來實現保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