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歌曲《Chinese Food》視頻圖
MV中的女孩也最喜歡中餐
MV中用了不少中國文化元素
“我愛春卷,我愛餛飩……我愛中國菜,不騙你哦!我愛米飯,我愛炒面……”近日,一首名為《Chinese Food》(中國食品,一般指中國菜、中餐)的歌曲在網絡上爆紅,該視頻上傳到YouTube(國外網絡視頻網站)僅四天時間就有超過850萬的點擊量。由于其歌詞十分直白、旋律簡單,被不少網友戲稱為“洗腦神曲”。
昨日,這首“神曲”的創(chuàng)作者Patrice Wilson(帕里斯·威爾遜)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之所以制作這樣一首歌主要出于他對中國食物的喜愛,而對于MV(音樂視頻)中出現(xiàn)的和服等“非中國元素”,他則解釋稱并非不懂中國飲食文化,“因為我覺得中國食物是被全世界的人所享用的,所以我想把不同的文化融入進這支MV之中。”
緣起:走到哪兒都有中國餐館
我要為中國菜寫首歌
“當初想到制作這樣一首歌曲,主要是因為我在全世界各地旅游的時候,無論走到哪兒都能發(fā)現(xiàn)中國菜,所以我決定為它寫首歌。”
威爾遜表示中國菜是他的最愛。“我去年夏天過生日的時候寫了這首歌。創(chuàng)作這首《Chinese Food》的時候,我覺得其他人也可以感受到我對中國食物的熱愛。無論我走到哪里,總能找到一家很棒的中國餐館,在我看來,它是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的食物。我覺得餛飩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食物,酸辣湯、西蘭花炒牛肉和春卷也很棒。”
為挑選《Chinese Food》的演唱者,他曾進行過一次大范圍的試音,有3名女孩留到了最后。“但是我覺得她們身上仍然缺乏了一些我想要的元素。”歌曲最終的演唱者Alison Gold(艾莉森·戈德)曾和威爾遜有過合作,“她身上那種超凡的個人魅力很符合這首歌的氣質,此外她最喜歡的也是中國菜,所以我覺得她和這首歌太合拍了,最后決定找她來演唱。”
艾莉森對此表示,“中國菜是我的最愛,我們家人幾乎每周都要去一次中國餐館。”
釋疑:中餐被全世界人享用
我想把不同文化融入MV中
威爾遜自己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曲并擔任MV的導演,據(jù)他介紹,拍攝這支音樂錄影帶只用了兩天的時間。
“這支MV實際上是在一家蒙古餐館拍攝的,我們事先曾問過當?shù)匾恍┲袊宛^可否拍攝,但都被拒絕了,所以我們找了一家蒙古餐館,希望能營造出中國餐館的感覺。”
MV后半段,艾莉森和她的小伙伴們竟然穿上日本和服跳起了舞,有網友笑說,中國菜、日本菜、韓國菜,歐美人根本分不清。對此,威爾遜解釋道,“我知道和服屬于日本文化,但我想把不同的文化融入進這支MV之中,因為我覺得中國食物是被全世界的人所享用的,比如你在日本也可以找到中國餐館,所以我才在MV中融入了其他文化元素。”
而艾莉森也稱,“我知道中國食物和其他亞洲食物的區(qū)別,比如春卷、炒面、餛飩和炒飯之類的都是中國食物,而像壽司之類的屬于日本菜系。”
回應:堅持“洗腦”路線
新作品和華裔合作
曾創(chuàng)作過《Friday》等“神曲”的威爾遜坦言,“我喜歡創(chuàng)作一些具有‘洗腦’功能的歌曲,就是你聽過一遍,腦海里一整天都會回想它。”對此,演唱者艾莉森也很贊同,“這首歌的旋律朗朗上口而且十分有趣,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整天都在唱,這種感覺實在很妙。”
“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特別多,如果我的歌曲能被人們整天哼唱,我覺得它就是成功的,這首《Chinese Food》甚至登上過美國billboard最熱歌曲排行榜的第29名呢!”
目前,威爾遜已經著手準備他的下一支作品。“我現(xiàn)在正和Grace Liu(華裔)合作我的下一支單曲,明年1月份的時候可能會和大家見面,我相信這支新作品還會給大家?guī)眢@喜,希望它可以在中國市場最先發(fā)布。”
記者觀察
美式中國菜改良 向披薩靠攏
隨著歌曲《Chinese Food》走紅,讓我們也見識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菜是什么樣的,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在美國有兩種中餐,分別是專門做給中國人吃的中國菜,和專門做給美國人吃的中國菜。一位在紐約念大學的吉林男孩小朱就表示,“這就如同川菜到了北京也被改良成適合北京人口味的‘川菜’了,我們中國人即便去了美國,也不喜歡這種‘美式中國菜’,酸不酸甜不甜的,怪得很。” 因此他更愿意去真正的中國餐館,或者自己烹調。
不少美國中餐館為了拓展市場,不得不因地制宜,改良傳統(tǒng)中餐,形成甜中兼酸的口味特點。
“洛杉磯有家著名的臺灣餐館,那里的山西面條,既酸又甜。”小朱的同學路易,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就表示,美國流行的中式快餐就和中國人眼中的麥當勞、肯德基差不多,但他們也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中餐。“中美兩國烹調方法很不同,所以真正的中國菜并不能適合大多數(shù)美國人的口味。所以現(xiàn)在美國很多的中國菜都有點向披薩的味道靠攏的意思,酸、甜,味道很濃。”路易說道。
在美國很多地方,中餐館的普及程度類似于快餐店,宮保雞丁等菜式在中餐中非常常見,但卻并不是美國人的最愛,而像春卷、餃子、湯包等主食和點心則更受認可。
鏈接
Patrice Wilson(帕里斯·威爾遜)是一位尼日利亞籍職業(yè)歌手和歌曲創(chuàng)作人,2001年搬至美國居住生活。2011年成立PMW(Pato Music World)音樂制作公司,致力于挖掘、包裝新興歌手和音樂人。代表作有《星期五》、《感恩節(jié)》和《中國菜》等歌詞直白、旋律簡單的歌曲,他通過將音樂錄影帶上傳至YouTube等網絡平臺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引發(fā)網友關注。
專家解讀
歌曲走紅和多重因素有關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認為,這首歌符合當下時興的“口水歌”的特點,旋律、歌詞通俗,迎合了大眾心理。“但它的紅,到底是因為歌曲本身,還是歌詞帶來的影響力,可能要因聽者而異了。比如《江南STYLE》,就偏重的是舞蹈,若沒有舞蹈,光是歌曲旋律和歌詞,可能就不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如此的流行。”喻國明不否認歌曲的走紅還和中國文化在全球影響力的增強有關。“中國文化正在不斷融入世界大家庭中,中國飲食等元素與西方人的心理、文化產生共振,促進了中國文化的進一步傳播。”
在中國農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副院長葉敬忠看來,這首歌在國內外的走紅原因還存在差異。“對外國人而言,中國菜的多樣化讓他們感到新鮮,外國人也可能是因為喜歡歌曲本身的旋律而去傳播它;但對于中國人來說,歌詞關于中國食物,更易引起人們的觸動,繼而在腦海中產生共鳴,比如當人們烹調中國菜的時候可能會聯(lián)想起這首歌。”
文/本報記者 桂田田 通訊員 李楠
線索提供/金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