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調整能源結構,在2006到2012年,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了23.6%,相當于減少了18億噸CO2排放,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謝振華在7月30日在北京舉行的關注氣候中國峰會上稱。
他指出,中國已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抓手,將加快推進企業的低碳轉型,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們的單位GDP能耗還是高于國際水平,還面臨嚴重的霧霾問題,中國將堅持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堅持新型化經濟結構,” 他說。“我們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我國的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到45%,這在我們的每個五年計劃中都有體現。”
近十年來,受到極端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承受損失4萬多億,是收到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
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在峰會上說多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共同行動,針對生態環境問題,積極主動采取措施。
中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國之一。1997年加入《京都議定書》。2007年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中,第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十二五”時期,把溫室氣體排放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減排目標。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在不久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部署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記者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