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瘦肉精、假牛羊肉、病死豬、有毒有害肉制品....針對種種嚴重危害人們餐桌安全的食品安全犯罪,中國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等接連出臺舉措予以重拳打擊,食品安全犯罪法網已顯著收緊。(5月5日中國新聞網)
近些年,隨著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繼爆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一直飽受民眾詬病,同時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人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進而對國產食品失去信心,衍生了出境搶購奶粉等亂象。
此次“兩高”通過司法解釋收緊食品安全犯罪法網,對食品安全亂市施以重典,無疑是對食品安全犯罪的精準打擊,增強了食品安全法律體系的威懾力和操作性,但是要想真正地捍衛住食品安全,保證老百姓能夠吃的安全、吃的放心,除了更具針對性和強有力的法律約束之外,更重要的是做好監督。
司法解釋是對法律條文的細化補充,是管理社會的一種工具,是懲治犯罪的重要依據,通過完善解釋可以達到對特定犯罪的威懾作用;監督是發現犯罪的手段,是查找犯罪根源的“探測器”,通過強化監督可以達到杜絕減少犯罪的目的。如果只有強而有力的法律作為懲罰犯罪的工具,沒有長期有效的監督作為查找發現犯罪的“眼睛”,那么再嚴密的法律也是一紙空文,再有威懾力的司法解釋也是沒有眼睛的“紙老虎”。
近些年,我國一直不缺少懲罰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但是為何有關食品安全的事件還層出不窮?關鍵原因就是監管部門對法律法規的落實不到位,監管人員玩忽職守,監督過程走馬觀花,形式主義造成的。
就以近日發生在江蘇無錫用老鼠肉等制售假羊肉案來說,聽起來都叫人惡心,等候犯罪分子的也定當是法律的嚴懲。但是其制假販假已經從09年就開始,涉案金額更是高達1000萬,直到今年2月才被公安部門連窩搗毀,這期間對社會帶來的危害是不可小覷的,這就不禁讓人要問4年間里為什么就沒能發現,讓如此骯臟的團伙危害社會如此之久?不言而喻就是監管不力,監督未能發揮作用,手段單一匱乏,制度疲軟進而讓不法分子敢于鋌而走險、鉆了空子。
監管先監而后管,沒有行而有效的監督,就沒有落到實處的管理,沒有落到實處的管理,再嚴密的司法解釋又有何意義。要想讓法律發揮威力、落到實處、起到作用關鍵就在于監督。所以還請監管部門真正地負起責任來,持之以恒讓監督常態化,讓管理法制化,使得食品安全管理法律體系可以成為一只擁有“火眼金睛”的“猛老虎”,不給那些不法生產商、銷售商以可乘之機和喘息之隙,捍衛住食品安全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