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各級政府加大對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的投入,全國財政支出2.82萬億元
◆2012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計13848億元,增長19.8%
關鍵詞:堅持公益性
加大財政投入,提升公眾幸福感
“社會公共事業的建設與投入,政府應當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大頭,這是服務型政府的一項主要職責。”山西潞城市店上鎮常莊村村委會主任韓長安代表介紹說,山西省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已經全面實施,4年投資600億元,實現了村級廣播電視、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項公共設施的鄉村全覆蓋。
“我們農民親切地稱這農村十項全覆蓋為‘幸福全覆蓋’。”韓長安代表認為,政府關注和重視城鄉社會公益事業的薄弱環節和空白領域,使公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然而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我國社會事業的建設依然面臨公共服務資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區投入不足、配套措施跟不上等問題,公共服務產品提供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今年我在北京一些醫院調研時發現,公立醫院的產床在去年就已經預定到今年11月份了,一個病房擠8個人,條件比較差。”臺盟陜西省委主委馬克寧代表介紹說,公立醫院收費便宜,但老百姓掛不上號,只能去私立醫院。“去年在私立醫院生一個孩子3萬多元,今年漲到5萬多元,剖宮產還要再加2萬元,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
馬克寧代表認為,養老、公共醫療、基礎教育等社會事業還要堅持公益化發展的方向,不能把老百姓都推向社會,政府要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
關鍵詞:發揮市場作用
吸納社會資本,提高供給能力
“當前,西部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的狀況雖然已經開始好轉,但從總體上看,基礎薄弱、資金短缺依然制約著西部地區社會事業的發展。”新疆水利廳副廳長董新光委員認為,在當前部分地區財政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各級各類教育領域。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加快形成對外開放的多元辦醫格局。
“以財政投入帶動民間資本進入,對做大做強社會公共事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韓長安代表說,“就拿校車來說,現有財政教育支出還難以達到所有學校都購買高標準的、安全的‘長鼻子’校車,但可以讓企業來成立校車營運公司,通過支付租賃費用,來解決校車配備這個難題。”
中國地質集團公司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崇瑞委員認為,在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社會事業建設領域的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的關系。既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不斷增強政府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廣泛動員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
韓長安代表介紹說,近年來,在山西,許多民間資本離開能源領域,轉向文化旅游建設,其收益也十分可觀。政府應堅持“建、管、用”并重,鼓勵引導各類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文化資源共建共享。
關鍵詞:完善配套法規
出臺優惠政策,引導資源配置
“目前有關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的相關配套政策、激勵措施還不到位,需要加快配套法律的立法進程,讓社會力量告別‘在真空中摸索’的狀態。”韓長安代表建議,通過立法,使得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開展慈善活動,興辦慈善實體,能夠依法享受建設用地、稅費、金融等優惠政策和資金補助。
“有了明確的政策法規,才能解決好公益活動資金募集不規范,社會募捐發起隨意性大、運作不夠透明、缺乏監督等問題,才能讓熱心公益事業的團體和個人心中有桿秤,避免負面影響拖累社會公益事業發展。”韓長安代表說。
董新光委員建議,可以嘗試采用特許經營、貸款貼息、投資補助等方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社會事業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民間資本參與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社會事業機構改制重組;通過依法轉讓產權或經營權,引導民間資本承接已經建成的政府投資項目。
此外,還要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以政策引導社會力量調整社會事業投入方向,解決公共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比如,當前我國醫療資源過分向大城市、向少數醫院集中的現象比較突出,這是造成老百姓看病難、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馬克寧代表建議,應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社區醫院,方便百姓就醫。隨著社會的發展,以抑郁癥患者為代表的精神病人增多,社區精神病院建設不足的問題開始凸顯。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關懷事業也應引起關注。“這些事業,都可以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