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清/畫
風景區(qū)免門票,這確實是一件讓利于民的務(wù)實之為。但這種只對“李姓游客”免門票的做法,雖然意在表達一種讓利于民的姿態(tài),可對于其他姓氏的游客而言,只能是一種鏡中花水中月,是可以看而不能分享的虛幻利好。如果從效果上看,這只能是對“讓利于民”效果的削弱;從行為實施上看,只能是一種新的姓氏歧視和文化歧視。這不僅有損于讓利于民的積極效應(yīng),反而更成為一種“讓利于李”而非“讓利于民”的畸形,是對公共資源的一種人為隨意處理以及對公眾權(quán)益的一種肆意侵犯。
也許在管理方看來,老君山是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李耳)歸隱修煉悟道的地方,因此目前要重點推出李姓游客免門票的優(yōu)惠。但殊不知中國姓氏文化也是一種發(fā)展的文化,其背后形式的演變糅雜了更多的風俗習(xí)慣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今天仍把李姓當作分享老子文化的特殊群體,顯然是不科學(xué)的。
更關(guān)鍵的是,任何一種風景名勝的背后都是文化精神內(nèi)涵的升華和提煉,在這種升華和提煉進而形成公共文化財產(chǎn)的過程中,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又何止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特殊的群體?事實上這應(yīng)該是一個歷史的進程和公眾參與的過程。從這個層面分析,老君山因老子得名進而“讓利于李”,不管是從行為操作上還是從風景名勝形成及升華的過程上看,都是不科學(xué)、不理性的。
同時,身為風景名勝區(qū),其自身的存在屬性只能是公共旅游資源,管理者只擁有管理的責任而沒有處置的權(quán)力。在公共旅游資源形成的過程中,即使個別人或者個別群體有突出貢獻,也絲毫無礙,更不能削弱公共旅游資源的公共屬性和存在形式,僅僅因為站不住腳的原因采取“讓利于李”的方式,對公共旅游資源進行管理方式的異化處理,這顯然是有損于公共旅游資源自身屬性和管理要求的。
因此,對于老君山景區(qū)而言,既然想讓利于民體現(xiàn)其公共屬性和公益特色,就不妨把“讓利”的話語響亮地喊出來,讓所有的游客都能分享讓利的惠遇。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