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暨南大學自稱是典型的老廣認為“打”是家教的精彩部分,打是出于愛
“狼爸”有著幸福的一家。
“中國狼爸”蕭百佑的日程很滿,穿梭于各地為新書做宣傳,同時推廣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
一周前,蕭百佑和多位專家在一家電視臺做節目的唇槍舌劍,引起轟動。蕭百佑推崇的懲罰式教育引發了廣泛爭論。其教育方法被媒體總結為“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
一些人挺他,因為孩子成功上了北大;更多的人不贊同他,甚至有媒體和專家說他“殘暴”;也有人說,蕭百佑將自我妖魔化,是為了新書的炒作;更有人將他和美國華裔“虎媽”并列。
22日蕭百佑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對于社會上存在的種種質疑進行了一一回應。
人物簡介
“中國狼爸”蕭百佑,廣東人,畢業于暨南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奢侈品行業的從業者,同時涉足地產。他的三個孩子先后考上北大。著有《所以,北大兄妹》一書,其教育方法被媒體總結為“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被稱為“中國狼爸”。
“狼爸”語錄
1.12歲以前,體罰是必須的,可行的,因為他還沒形成完整的價值觀。
2.首先,孩子沒有心理準備時不要打他。讓孩子明白,打是因為他違背規矩。其次,絕對不用手打。身體互相之間的沖突是最傷感情的。所以我選擇用藤條,也就是雞毛撣子,有韌性,有彈性,傷皮肉不傷筋骨,又能讓他感覺到疼。這是專用的懲罰工具,絕對不用別的。第三,不說孩子不能聽的話,不講粗言濫語、市井痞話。
不相信沒有家長沒打過孩子
蕭氏家規十分嚴苛:“沒有零用錢,不許喝可樂,不能吹空調,不能隨便打開冰箱門。”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學習成績不符合要求,就會遭到體罰。
記者:有人說,你其實并沒有那么嚴厲,是在刻意地妖魔化自己,是為了賣書?
蕭百佑:我不認為不是這樣的。大家對我有誤解。從出書到現在,我從來沒有妖魔化自己。“狼爸”的家教是一整套理念。打,懲罰式的教育,只是其中精彩的一部分。為什么精彩?在大家都不敢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敢站出來負責地、理性地表達:家長有權而且必須對孩子進行懲罰式教育。但前提是12歲之前。
打不是全部,但(孩子)不打不成才。我是在面對大家說真話,這是從我自己孩子的成長經驗、從我教過的三十幾個孩子的實踐中得到的。
為什么會有妖魔化的說法呢?是大家沒有經過調查研究,尤其是一些專家想當然的結論。所以才把這個變成一個突出的矛盾。從始至終,我都是很客觀很理性的。
我感謝媒體、網友,引起大家熱議是好事,大家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
記者:打孩子是整套教育理念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精彩的部分?
蕭百佑:我個人做事只說真話不說假話,否則就沒能力教好孩子。這件事,不是娛樂,不是八卦,是很嚴肅的教育問題。
我敢這么說,我絕不相信有一個家長沒打過孩子。(記者稱自己的父親就從沒打過。)那是你和你的父親忘記了。比如,2歲小朋友不吃飯,如果父母沒有懲罰,沒有打罵過,這是假話,難道他們要勸你一個小時去吃飯嗎?
中國古有頭懸梁錐刺股、有岳母刺背、有孟母三遷,今有“狼爸”打兒。這是一脈相傳的。但是打,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打法。
記者:“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這個說法是怎么來的?
蕭百佑:很多人把我符號化了,不是妖魔化。我的書里從來沒有說過“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這是群眾總結的,而且總結對了。符號都是有象征意義的。“上北大”,不是真指的上北大,而是成為被社會承認的有用的高精尖人才。“三天一頓打”,“三”本身在我們的文化里就是個虛數。
記者:你說引起爭議是好事,但是現在輿論都很關注“打”這一部分,是否會忽略掉別的重要的東西?
蕭百佑:這樣確實不好。但如果說有錯,錯也在那些不經過調查研究就發言的專家。這段時間以來,當面或者別的方式質疑我的專家,沒有一個看過我的書,但有人卻用生硬的甚至是謾罵引起了非議。看完再批,我沒意見。但是他們沒看書就用“殘暴”這些莫須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詞匯通過媒體快速地傳播出去。壞事引來了關注,但是壞事怎么才能變成好事?所以,我要和媒體配合,把“中國狼爸”的教育理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