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邵秀景摟著楊林給他喂水(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母親邵秀景將楊林摟在懷里陪他看電視(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他們付出一生守護兒,兒卻永遠不會喊“爸媽”
——青海一對夫婦32年撫養(yǎng)腦癱棄兒托起生命之光
一個特殊的家庭,經(jīng)歷了世間少有的苦難,也凝聚著人間最真的情感;一位平凡的老人,撫養(yǎng)腦癱棄兒32年,用她溫暖而堅定的雙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
一組題為《母愛無悔,河南媽媽收養(yǎng)腦癱棄兒三十二載》的照片,從2011年上半年以來頻頻登上新華、騰訊、搜狐、鳳凰等網(wǎng)站顯要版面,被各大社區(qū)、博客、微博紛紛轉(zhuǎn)載,深受網(wǎng)民關(guān)注。照片上,一個“大男孩”依偎在母親懷里,雖然早過了可以稱作“孩子”的年齡,但母親時而輕輕按摩兒子蒼白的雙手,時而專心給兒子喂飯,時而緊緊地摟著他,臉貼著臉,眼中露出無限的愛意……
(一)不幸的棄兒
“燙不燙?”
“哦,燙啊,我吹吹你喝?!?/p>
“哪又不舒服了?咋就不舒服了?”
在青海省西寧市北郊原第五汽車廠的舊辦公樓改成的宿舍里,這幾句話幾乎每天都要重復很多遍。躺在床上已32年的楊林在母親邵秀景眼里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邵秀景總是一遍遍猜測他的感受,給他最周到的照料。
“他這舌頭不得勁,吃東西往外流,話也說不出來,可他心里明白,就認我一個。”說起多年來母子形影不離的點點滴滴,邵秀景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聲音哽咽。
1979年,新婚不久的邵秀景跟隨丈夫楊憲印從河南漯河老家來到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就在那一年,夫婦倆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醫(yī)院發(fā)現(xiàn)一名棄嬰。
“看到白白凈凈的孩子,我們非常喜歡,想都沒想就抱回家了,還給他起名‘楊林’,寓意楊樹成林?!睏顟椨≌f。
“看到孩子孤孤單單,我就想讓他能有一個家?!鄙坌憔罢f,抱來8個月后,小楊林被檢查出腦癱,醫(yī)生說最多活不過7歲,她當眾就哭了出來,涌不完的淚水洇濕了丈夫的肩膀。“太命苦了,親生父母嫌棄他,我們不能再不管他?!?/p>
“咱還年輕,就算孩子能活10年,咱也養(yǎng)到他閉眼那一天。”已經(jīng)與妻子共同喂養(yǎng)小楊林多日的楊憲印同樣難以割舍。
(二)棄兒的幸福
從此,不幸的楊林迎來了屬于他的幸運。他渴了餓了,叫一聲,媽媽會把溫熱的水和飯食送入口中;他病了煩了,也叫一聲,媽媽會抱他去醫(yī)院,親吻著他的臉龐輕聲安慰。無論冬夏,楊家的爐灶里總是煨著微火,因為媽媽怕沒有吞咽能力的兒子無法隨時吃到熱飯,影響消化。
漸漸地,習慣于被媽媽呵護的楊林,有任何需求都拒絕邵秀景以外的人插手,楊憲印能為妻子分擔的,除了提水、砍柴,剩下的就只有在外面拼命賺錢,支付帶楊林四處求醫(yī)而不斷增加的醫(yī)藥費。
“我老伴心軟,眼淚多,但內(nèi)心堅強?!睏顟椨≌f。多年來,無論是上世紀80年代他在工廠每月掙幾十元工資,還是90年代下崗后到處打工收入沒保障,妻子從沒有任何怨言,她背著孩子挖野菜、撿廢品,以頑強的意志撐起了這個苦難的家。
高原古城西寧的北郊,一位老人經(jīng)常背著蛇皮袋流連于早市,撿拾被丟棄的菜葉,瑟瑟寒風吹亂了她滿頭的白發(fā)。
32個春夏秋冬,她從年輕俏麗的小媳婦變成了體衰多病的老人,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部傾注到腦癱養(yǎng)子楊林身上,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買過一次新鮮上市的蔬菜水果,傾家蕩產(chǎn)帶他看病,耗盡精力照顧他的生活。
32年風風雨雨,她的腳步往來穿梭于醫(yī)院、家和菜市場之間,千里之外的中原老家漸漸成了夢里難以觸及的影子。當年醫(yī)生認為最多活不過7歲的重度腦癱兒在她悉心照料下已經(jīng)過了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