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周邊核心城市出臺“限購”政策的影響,部分二三線城市承接了部分來自這些核心城市的投資或自住需求。舉例來說,由于福建省的廈門出臺了“限購”政策,部分投資需求轉而投向泉州市;由于北京出臺了“限購”政策,部分外地打工者無法在北京買房,轉而將目光轉向河北的廊坊、燕郊等地。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部分未限購城市投資比重過高。50個未“限購”城市中有18個城市的本地人房產投資比重超過20%,投資比重為10%-20%之間的城市為14個,剩余18個城市本地人投資比重小于10%。投資比重超過20%的18個城市均為經濟發達省份的二三線城市,包括江蘇省的常州、鎮江、昆山、太倉;山東省的濰坊、威海、煙臺、淄博;浙江省的象山、嘉興;遼寧省的盤錦、丹東、營口、普蘭店等城市。50個未“限購”城市中有14個城市的外地人購房比重超過20%,外地人購房比重占10%-20%之間的城市為12個,剩余24個城市的外地人購房比重小于10%。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限購政策的出臺已是“板上釘釘”,但二三線城市樓市的限購政策遲遲未見落地,社會上已經議論紛紛,顯然二三線城市的限購政策將直接反映出地方利益與監管層博弈的最終結果。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調控政策維持現狀,很可能出現限購城市受到未限購爆發上漲的影響也出現反彈。限購政策擴大的消息發出后,最近很多城市已經出現恐慌性購房。鑒于中國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在發展中存在較大差異性,“限購”政策不應“一刀切”,但對于純粹外地投資需求占比較高的城市則應盡快拿出“限購”政策。(記者陸昀)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