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過大或干擾決策
目前公眾更關注的是,如果各省公布的數據與全國數據差距較大,會否影響到對當前宏觀經濟和未來調控政策的判斷。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GDP增長9.6%,一掃了此前市場有關宏觀經濟“超調”、“滯脹”的擔憂,同時部分指標有所下行,也提示調控政策效果正逐步顯現,目前仍是宏觀調控的政策“觀察期”,預期相關措施會更謹慎。若各省發布的數據顯示增速超過10%,豈不是不但經濟并無“超調”之憂,甚至可能處于過快增長區間,需要重新審視當前的宏觀調控節奏?
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所所長劉品安認為,各省加總GDP一直以來都大于全國數據,是“老問題”,因此在判斷整個宏觀走勢上,還是要重點關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數據,總量數據上的差距對分析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關鍵要關注的是一些結構性數據,如果各省與國家數據差別較大,確實可能會給判斷造成干擾。”劉品安對羊城晚報記者分析,目前影響我國宏觀經濟主要走勢的“三駕馬車”,在出口方面,從數據看全球經濟復蘇和結構調整出現較大的變化,特別是日本地震對東亞、東南亞的影響可能超過預期;在投資方面,民間經濟的投資增速加快,說明我國已從此前主要靠政策投資刺激拉動走向內生自主增長,這是好的變化;從消費等其他情況看,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如果在這些方面的結構性數據上,各地的數據與國家總體數據有較大的差距,則值得重點關注和分析。記者馬漢青